首页 > 教育 > 教育新闻 > 正文

孩子竞选班干部家长助阵 定制海报请客吃饭

2011-10-15 15:24 来源:海峡都市报 0

经常请吃饭,那是必须的!

  除了“小恩小惠”之外,一些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还会向父母“求资助”,请同学们吃喝玩乐“拉选票”。陆女士的儿子在班上担任过劳动委员、宣传委员,今年暑假期间孩子提出了加零用钱的要求。追问才知道原来是为了开学请同学们吃饭。“儿子告诉我,在班上不仅是竞选前要拉拢关系,每学期开学后还要再‘维护关系’才能争取连任。”陆女士告诉记者,“听儿子说,班上的一些班队委平时不仅要送礼物、请吃饭,体育课后请大家喝饮料都是必须的。”陆女士无奈地说。

瞧瞧这些家长

全家帮孩子做“智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学生的竞选相对比较自主,主要凭借自身的实力,家长介入得不太多。而在不少小学当中,想要竞选中队长、大队长这样的“高官”,往往需要一大家人做“智囊团”。

给孩子定制海报、分发名片

  张女士的女儿在鼓楼区一所名校念五年级,小姑娘很早就走上了“仕途”。“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是班长,还参加了大队委竞选。”张女士告诉记者:“一年级入学时,班上就进行了职务竞选,当时班长这个职务竞争得很激烈,我们还赶制了一幅大海报。”张女士说,当时她和老公挑了一张女儿的照片去广告公司做海报,并在海报正上方加上了竞选口号,到了班里一看发现他们还是算低调的。

必要时还要跟老师“走动”

  孩子走马上任后,张女士一家鼓励她继续加油,多为班级和同学服务,就这样将班长、中队长一直连任到五年级。“他们学校到了五年级就可以竞选大队委员了,孩子回家后就表示要参选。但这次全校性的拉票,要做的准备工作就更多了。”张女士给孩子买了一件卫衣,找了手绘的店铺在衣服前面画上女儿的卡通头像,“孩子一到课间就穿上这件‘宣传服’去各个班级拉票。”张女士说,为配合“宣传”,他们又找了文印店做了宣传卡片,每100张一盒的“名片”发出去四五盒。

“光是印名片、做海报、配服装就要两三百块,如果再请同学吃吃饭、送点小礼物又要花几百。”一位家长偷偷告诉记者,必要时还要跟老师“走动”一下,请老师“照顾照顾”。

观点

“贿选”应取消竞选资格

南外仙林分校团委书记刁淑颖老师告诉记者,学校的学生会职务都是两名同学一起担当,不分正负,所以学生往往是自己组成搭档来竞选。为了在全校赢得知名度,参与的学生会到处张贴代表自己就职宣言的海报,还会利用活动时间到各个班级去推荐自己。但是在该校的学校章程里明确指出不允许“贿选”,即学生在竞选过程中不得发放有价值的物品,否则将取消竞选资格。

学生“当官”不能功利化

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专家指出,学生想当官,敢于竞争上岗和善于表现自己,通过才华展示实现自我价值,这并非坏事。但是家长和老师对“为何当官”应该做正确的引导。如果孩子热衷“当官”是建立在“当官”有权有势,能“高人一等”之上,甚至因此而以送礼物、请吃饭等手段“贿赂”同学,那学生当官的意义就发生了偏向。现在也有一些家长把“当官”当作孩子今后升学时的“敲门砖”,因此对孩子争取官位不遗余力。事实上,学校“选官”一方面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自觉向上、不断完善的进取心理,从而让学生形成良性竞争;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虑。学生当官,其本质是要让学生担当起某项责任、锻炼出某些能力,绝不能让“官本位”思想扭曲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仅是学校教育,也是家庭教育要努力避免的。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新生雇学长“叠豆腐块”应付检查 喷发胶防变形
下一条:南通夫妇起诉“苏科版”教材侵权 法庭判其败诉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