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家长说:美国名校没那么高不可攀
学业上尽晚放手
记者:很多家长也想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能不能给他们一些建议?
陈晓秋:家长要早规划、早布局。小学到初中阶段,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英语能力和专长,这些都是慢工出细活的东西。专长的范围很广,不是只有弹钢琴一种。10个弹钢琴的孩子,名校只会录取一个。卫斯理女子学院录取的学生,有交谊舞冠军、有拍电影的、写书的、在原始森林里当导游的……安东会书法和中国画。到了高中,重点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活动能力,最好参加大型的、有挑战性的社会活动。初中毕业后,就可以开始准备托福和SAT考试。如果提前做好规划,到什么年龄做什么事,留学就变得很从容。不要把所有的事情放到最后一两年来做。
记者:所以提前规划非常重要。
陈晓秋:是的,家长要多做功课,很多家长不懂得抓机会,很可惜。其实美国名校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据我了解,美国大学录取学生,也很注意生源区域的广泛性,同一所学校,如果申请者大多数来自北京,小部分来自福建,那么福建孩子被录取的机会比北京孩子更大。
记者:在教育孩子方面,你有什么经验跟家长们分享?
陈晓秋:一定要保住底线,把你的原则告诉孩子,第一次就不可以迁就。从小,安东无理取闹的时候,我们都是冷处理,让孩子知道哭闹是没有用的。对孩子,生活上要尽早放手,学业上要尽晚放手。孩子的发展就像盖房子。家长就是孩子的脚手架,楼盖多高,脚手架就得跟着搭多高。安东4岁开始跟我一起学英语。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天晚上我和她一起读书、学习,期间不能做任何别的事情。她在小学阶段就养成了集中精力专注学习的习惯。
记者:你跟女儿的关系怎样?
陈晓秋:我们是很平等的关系,互相尊重,有重大的决定会互相商量。女儿好像没有叛逆期,我的建议她一般都能接受。
记者:你觉得自己算“虎妈”吗?
陈晓秋:虎妈对孩子的布局做得相当好,不过她有些手法太过了,比如辱骂孩子,我就绝对不会这样做。不过我还是赞同她的部分观点。
记者:有一部电影叫做《蒙娜丽莎的微笑》,讲的就是卫斯理女子学院的故事。电影里面,卫斯理给学生灌输的观念是:成功的婚姻比个人的学业更重要。你怎么看?
陈晓秋(笑):电影我看了,就是觉得挺好玩的。那是上世纪50年代的事情,现在不会这样了。不过也有朋友跟我开玩笑说,现在的卫斯理出来的学生,不是领导就是领导的太太。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