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博物专业人员可评“教授”级职称 文博专业职称哪些人可参评
■评审采用什么形式开展?
考试、面试答辩、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并向基层文博专业人员倾斜
对于文博人员的职称评审形式,《征求意见稿》提出灵活采用考试、评审、考核、考评结合,面试答辩、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提高职称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专门提到了基层文博专业人员评价方式,拟明确在职称评价方式上向基层文博专业人员倾斜,探索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评价制度,面向基层文博专业人员进行单独评价,评价结果限定在基层有效。
根据基层一线岗位工作特点,提高技术推广、解决实际问题、基层服务年限、实际工作业绩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对按有关政策规定,到基层单位从事帮扶、交流的文博专业人员,申报职称时可予以倾斜。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基层文博专业人员特点的评价方式。
■什么单位可给文博人员评职称?
地市级文博单位可评初、中级,省级以上可自主评高级
与此前多类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改革一样,对于文博人员的职称评审,《征求意见稿》也提出了“向用人单位下放评审权”的意见。
鼓励有条件的、人才智力密集的省级及以上文博单位自主开展高级职称评审;鼓励条件具备的地市级文博单位自主开展中级和初级职称评审。
对不具备自主评审条件的单位,可采取委托评审、联合评审等方式进行评审。经批准开展自主评审的单位,实行自主评价、自主聘任,评审结果实行事后备案管理。
为保证自主评审的公正性,《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职称评审的监督机制。要求实行政策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建立职称评审回避制度、公示制度和随机抽查、巡查制度,建立复查、投诉机制,加强对评审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为服务文博人员申评职称,《征求意见稿》提出按照全覆盖、可及性、均等化要求,鼓励各地建立权利平等、条件平等、机会平等的文博系列职称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在政策咨询、职称申报、审核评审、查询验证等方面提供便捷化服务。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张畅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