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名额少门槛高 专家:设置职称指标“周转池”
工人日报 2019-04-09 10:20
建议设置地方职称指标“周转池”
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难问题,刘秀云认为,一方面可以设置地方职称指标“周转池”,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进行协调、调配,另一方面可以将有突出贡献者作为特殊人才破格提拔,不必再占指标。“要改革职称评审制度,让‘有为者有位’,提升教师的职业获得感。”
教师们的获得感包括职业尊严和职业成长的获得感。刘秀云说,除了要改革职称评审制度,提高教师待遇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同职称的收入可能只差几百元,但对教师的职业热情影响却很大。”身为一线教师,谢敏更在意职称对退休待遇的影响。
刘秀云认为,提升教师获得感,物质是基础,要落实教师待遇不低于公务员的政策。比如,为鼓励教师长期从事本职业而发放的岗位津贴,至今仍然沿用1986年的标准,即10年以下每月3元,10年至15年每月5元,15年至20年每月7元,20年以上每月10元。“时隔33年,教师的收入水平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教龄津贴一直未变,当年的激励成了现在的鸡肋。”
郑州市上街区中心路小学教师沙宝琴希望能制定出一套真正对老师有激励作用、科学合理完整的评审方案,让老师们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建议,推动中小学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实行中小学教师年薪制,和教师专业同行评价制度。“在欧美国家,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实行基于职务的年薪制,教师的年薪随教龄的增长而提高,鼓励教师终身从教。同时实行教师专业同行评价制度,促进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本报记者 于灵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