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普遍缺觉是什么原因? 教师李镇西:健康比分数可贵

光明日报   2019-03-06 11:17

­  3.家长勿因焦虑添加压力

­  不少人在谈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时候,往往把批评的矛头指向学校指向教师。学校教师当然是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这点我刚才说了,但板子决不能只打在教师身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对孩子施加的学习压力有甚于学校。

­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学校给学生减少作业,反对者往往是家长,有家长甚至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教育行政部门强行规定学校不能周末补课,许多家长却在双休日把孩子送进各种补习班,让孩子根本没有喘息的时候。

­  畸形的育儿观、期望值过高、盲目跟风攀比……家长自觉不自觉给孩子施加了过重的学习压力。把孩子的学习成绩视为成长的全部内容,因此只看分数而忽略体格的健康和人格的健全——甚至不惜以后者的损害或丧失为代价而获取前者;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的尊严、成功与幸福,都更多地体现于考试高分和一张张竞赛获奖证书……这些糊涂的认识都是家长不断给孩子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的“正当理由”,孩子自然越来越累。

­  本来,孩子的性格、禀赋乃至天资都是有差别的,可几乎每一个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看成“神童”“天才”,都必须上北大或清华,将来成为“人上人”,不这样便是“失败者”;对自己孩子的特点没有科学的分析判断,而寄予不切实际的期望,层层加码:学钢琴、学国画、学书法、学舞蹈、学跆拳道……这样,作业时间被一再挤压,就算作业再少,负担也很重。孩子哪受得了?

­  许多家长随时都处在焦虑状态。为什么焦虑?因为看到亲戚家的孩子考上哈佛了,看到邻居家的孩子夺得奥赛金牌了,看到办公室同事的孩子报了好几个特长班……于是便恐慌不已,便焦灼不安,便有一种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感觉自己的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家长有了这种焦虑,必然在学习上给孩子层层加码,孩子的负担焉能不重?

­  在许多家长看来,孩子的成长路线图就是读名牌小学、上名牌中学、考名牌大学,而每一个门槛,都意味着比同龄人少休息多做题,少玩耍多参赛,不然将来怎么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而这便意味着更重的学业负担。可家长总是对孩子说:“现在吃点苦,长大了就幸福了!”殊不知,孩子没有幸福的童年,哪有幸福的将来?

­  4.健康比分数可贵,幸福比优秀重要

­  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因找到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自然就有方向了。我们期待着高考(中考)制度更科学,我们期待着社会舆论更宽松,但无论作为教师还是家长,我们更应该也可以从自己做起,切切实实为孩子“减负”而点点滴滴地改进我们的行为。

­  学校老师应该真正有一颗理解儿童的心,或者干脆说,应该拥有孩子一般的心灵。

­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优秀的老师,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

­  我认为教师的爱心和人道主义情怀就应该体现在这里。要多从儿童的角度打量一下我们的每堂课以及布置的每一道作业题。我们能不能把更多的精力由研究教师“如何教”到琢磨学生“如何学”?能不能把“教”的过程真正变成“学”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充满兴趣地主动学习?学生有了兴趣而且主动,就算有时候作业量稍微多一些,孩子的效率提高了,负担自然会得到减轻。

­  其实,负担的轻与重也是因人而异的。同样完成五道题,对一些孩子来说易如反掌,而对另一孩子来说则意味着“又要熬夜了”。所以教师还要在作业布置上摒弃“一刀切”的做法,应该根据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布置难度和数量都有梯度的作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效地完成作业。对于个别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甚至应该允许他不完成作业。教师完全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觉得太难了,实在不能完成,可以不做,第二天给老师说明一下。”这就是教师的良知,这就是教育的人性,这就是作业的温度。

­  学生家长应该把一个问题想透:对孩子来说,最重要是什么?

­  当孩子刚刚出生,面对孩子没睁开眼睛和嫩嫩的小脸蛋,年轻的爸爸妈妈一定在心里发誓:孩子,我一定要让你一生健康和幸福——注意,健康在幸福的前面,因为没有健康就谈不上幸福!

­  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忘记了自己的初心,而成了应试教育的助纣为虐者?孩子成绩优,身体棒,当然最好不过,但有时候不可得兼,非要你二选一,你选什么?难道你放弃孩子的健康,而选择分数?不要老把自己的孩子想象成天才,不要老把孩子同高考状元比,要承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距的。承认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有什么不可以呢?因为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远远超出别人呢!只不过不一定是在分数上。就以考大学而论,考上名校与读普通大学的人生差距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悬殊。考高分上名校能跟成才画等号吗?马云只考上专科不同样成为人生的赢家吗?众多案例说明:所谓“起跑线”上的成绩,的确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至关重要。家长的心态从容一些,孩子的负担就减轻一些。否则,孩子不顾一切考了个第一名,可身体搞差了,这个“第一名”拿来何用?

­  2018年秋天,教育部发布的一则消息在网上获得好评:自2018年9月开学起,中小学生的到校时间不得早于八点,而上课的时间则不得早于8点30。其实,早在当年二月,浙江和黑龙江就已经实施推迟小学生上学时间的政策。之后,全国一些城市的一些学校也做了尝试。

­  我希望,这种对孩子充满温馨关怀的规定能够尽快在全国得到普及,而不仅仅是试点。想起多年来,孩子们天不见亮就出门,在寒风中前往学校赶7:30甚至更早的早自习、升旗仪式,多让人心疼啊!

­  健康比分数更可贵,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这应该成为教师和家长乃至学生的共识。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河南新高考时间确定
  • 黑龙江省高考实行“3+1+2”模式
  •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数线公布!成绩查询入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