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发布 北京高考2019新变化一览
[ 地 理 ]
2019年北京卷《考试说明》(地理)内容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并结合北京市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进行修订。
新版《考试说明》在整体稳定的基础上,针对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具体情况如下:“试卷结构”与“考试内容及要求”均无变化。“参考样题”部分有略微调整,删去2016年第5、6题和第36题,将2018年第5、8题和第36题纳入其中。“参考样题”调整情况如下:
调整后的“参考样题”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突出地理学科内容的整体性,注重基础性
样题调整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地理学科内容的结构性和关联性。选取的试题涵盖地球和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主干知识。通过对考生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掌握程度的考查,增强考查内容的基础性,为发展考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创造条件、发挥作用。
2、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和贴近考生实际,彰显育人价值
样题的情境创设着力贯彻“学习生活有用,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情境涉及我国土地休耕政策、故宫博物院、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与多米尼加建交和企业废钢冶炼等现实问题,既有当前时事热点话题,也有源于考生日常生活实践的鲜活素材。从真实情境中萃取基础和经典的测试任务,激发考生创新思维,力求为考生搭建展示素养的平台。
3、强化学科思维方法和探究技能,体现学科素养
样题体现多种地理学科思维方法和探究技能的考查,例如从城市、国家、流域、洲际等尺度认识区域,运用地理规律和原理分析地理现象;围绕公路、台风、农业和工业产品、博物馆等要素入手,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联系与综合;通过城镇变迁、湖水变化、钢铁企业区位变化等视角认识地理过程。题目还涵盖地理比较、地理因果联系和因素分析等方法,充分考查考生思维能力,综合体现学科核心素养。
4、图表内容经典,形式丰富
题目有效发挥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功能和地位,注重对考生图表技能的考查。总体上看,样题图表设计精美新颖,形式丰富多样,表达内容清晰明确。既含有经典的区域和国家地图、横向柱状统计图,也包含基于大数据的人口迁移示意图、多图幅的组合式区域地图、某台风风力分布图等。
通过样题调整,期望对中学教学产生如下促进作用: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科素养的渗透,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充分认识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强化学科思维方法的运用,注重地理图表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科育人价值的引领,充实教学情境,将试题设计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促进育人目标的实现。
[ 政 治 ]
2019年政治学科《考试说明》的修订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基本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培养学科素养,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积极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
一、修订依据
结合北京市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高校录取新生的选才要求,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及《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修订2019年北京卷《考试说明》(政治)。
二、修订说明
2019年《考试说明》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对一些内容进行了微调。
1、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新修订的教材,适当调整了“考试范围与要求”的部分内容。
例如“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的民族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唯物辩证法,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等条目。
2、“参考样题”部分在保持原有题型、数量和结构的基础上,更换了3道试题。
具体调整情况见下表:
调整后的“参考样题”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贯彻立德树人,坚定理想信念
新调整的“参考样题”注重体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引导考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26题以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的创作为情境,展现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文化自信。
(2)坚持素养导向,考查关键能力
新调整的“参考样题”坚持素养导向,将学科内容的考查置于具体、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恰当选择学科任务,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力求通过学科任务、问题情境、学科内容的有机融合,促进考生夯实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学科基本思想方法,开阔学科视野。第24题“开往春天的列车”取材于京郊长城脚下真实事例,反映了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回应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涉及政府职能、旅游业发展、文化需求等多方面内容,考查综合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贴近社会生活,重视社会实践
高考北京卷政治试题贴近社会生活,强调实践育人的教育教学导向,引导考生拓宽观察视野,思考社会现实,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培养考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新加入的三道样题均体现了这一思想。
(4)坚持基础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样题知识覆盖面和题型分布合理,关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考查,突出核心和主干知识,引导教学向课堂和教材回归。参考答案的设置具有开放性,引导考生独立思考,鼓励新思路、新方法、新解答,把考生的创新能力考出来。第37题展现了一系列关于“交换”的真实图景,从《诗经·卫风》古老的物物交换,到实物、信息、思想和观念的交换,引导考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上升到哲学高度,从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中归纳和抽象出一般,思考“交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试题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综合性,采用等级评分的评价方式,鼓励创新思维。
三、教学导向
2019年《考试说明》的修订,特别是“考试范围”和“参考样题”的调整,期望对中学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1、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考生的政治认同。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问题意识,强调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注重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夯实考生的基础知识,同时强调学科思想、观点和方法的领悟与理解。
4、注重知识的结构化和关联性,强调对学科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