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小学“教授”职称变迁记:让小学教师有了“出头之日”

魏海政/中国教育报   2018-10-17 10:04

­  编者按

­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常常这样形容教师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整个社会赋予了教师群体精神崇高的符号特征,但却往往无法在社会地位与收入水平上给教师以更好的保障,其中以小学教师最为典型。在这样的现实下,我们常常被山村教师拿着微薄的薪酬,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乡村讲台的故事所感动。感动之余,我们不禁要问,如何不再让教师职业的光芒仅仅依靠个体的品质与情怀支撑,而是用制度去呵护这份职业的神圣?

­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关注与中小学教师地位及待遇紧密相关的职称制度,以山东潍坊进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为切口,以全国第一位小学“教授”姜言邦亲历的职称评定为线索,一探20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变迁,以期对这一关系到中小学教师切身利益以及教育未来的改革进行深层次思考。

­  小学“教授”姜言邦在课堂上 山东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 图执教28年,从未离开过小学讲台的“孩子王”,居然有了“教授”级别。山东潍坊昌邑市奎聚小学数学教师姜言邦此前从不敢想象自己会有这样的际遇。

­  “幸运”源于山东省潍坊市于2009年开始进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探索。其重点是:改过去小学、中学教师职称分开为统一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系列;改过去评聘分开为在设定岗位管理基础上的评聘合一;改过去中小学职称副高级为止到增设正高级职称。

­  2010年底,潍坊市17名中小学教师被核准为全国第一批正高级职称的中小学教师,从此,中小学教师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教授”级别。在这17位中小学老师中,姜言邦是唯一的小学老师,因而成为全国第一位小学“教授”,若待遇得以落实,他一个月的工资要比原来多近千元。

­  略带传奇色彩的是,姜言邦职业发展过程中踏上的每一步向上的台阶,都踩到了我国职称制度改革的点子上,不经意间,他竟成为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变迁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人物。

­  回望过去20年,姜言邦的故事不仅呈现出一位小学教师的个体精彩,也折射出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变迁史。

­  1988年初识职称的“小学一级教师”

­  姜言邦第一次听说教师要评职称这个事,是1988年。

­  1982年,姜言邦从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师范毕业,来到昌邑第一实验小学当起了小学教师,如愿跳出了“农门”,每月工资50元。凭着一股年轻人的猛劲,姜言邦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教学与备课上,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工作刚满3年时,就被评为昌邑优秀教师。

­  在享受职业成就感的同时,姜言邦也面临着这样的现实:和他同年毕业到企业工作的同学,每月能领到的工资是他的好几倍。

­  在教师群体里,这并不是姜言邦一个人的困惑。当时,从整体上看,教师工资低、待遇差、社会地位不高,我国也还没有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不断凸显,影响和制约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开始探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评定等政策,以此促进教师队伍数量、质量、稳定等重要问题的解决。1986年,我国首次出台《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拉开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建立和改革发展的序幕。

­  1988年,潍坊市第一次开展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评定工作开始了。一天,姜言邦上完第一节数学课后回到办公室,就听到几位老师正在热烈地讨论“教师要评职称了”。从教6年后第一次听说“职称”一词,让他感到颇为新鲜。

­  经过工龄和学历认定,姜言邦于1988年被评为相当于初级职称的小学一级教师。“以前提一级工资才涨6块钱,这回有了教师职称制度,评上小学一级教师后,一下子涨了几十块!”姜言邦说。那一年,他的工资从每月70元一下子涨到了每月100多元。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建立,为教师工资待遇的改善提供了契机,给老师们带来了“幸福生活”的希望。

­  1993年摸到“小高”透明“天花板”

­  5年后,姜言邦等来了第二次教师职称评定。其间,他先后担任昌邑教研室教研员、昌邑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等职,但从未离开课堂教学。1993年,因突出的教学成绩,姜言邦被破格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这也是当时小学教师的最高职级。

­  按要求,评小学高级教师至少要有8年的小学一级年限,一般人熬不够8年,想评小学高级是没有希望的。但姜言邦只用了5年时间,属破格晋升。评上小学高级教师后,姜言邦的工资涨到了每月400元。

­  “有了‘破格’,就说明评职称、涨工资已不再仅仅凭资历、讲资格、卡工作年限了,给那些有能力、有潜力的年轻人和业务骨干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给他们的晋升带来了希望和可能。”姜言邦说。

­  破格评上小学高级教师时,姜言邦只有31岁,刚过而立之年,正是干事业的时候,评上职称的鼓舞及对小学教学的喜爱,使他选择了一如既往地扑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带学生、搞研究、发论文,还考上了山东师范大学的本科进修班,拿到了本科学历。1997年,姜言邦调任昌邑教研室副主任,但他依然坚持在教学一线。1999年,他被评为山东省教学能手。在他看来,这是对专心教学和钻研业务的老师含金量最高的肯定和荣誉了。

­  可是,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从职称评定中受益。事实上,能评上小学高级教师的人本来数量就很少,很多老师教了一辈子书,也评不上小学高级教师。当时评上了小学高级的教师,一般人年龄也不小了,职称也就到头了。很多老师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摸到了那层透明的“天花板”。

­  此外,根据当时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中学教师职称和小学教师职称是截然分开的,小学教师最高的职称就是小学高级,只相当于中学初级职称。换句话说,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低人一等”,工资待遇也相应较低,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明显不如中学教师。

­  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教师想再评职称、提待遇,往上发展,就必须跳槽到初中或高中任教。那些有希望和真正能够跳槽成功的人,大多是小学教师中的佼佼者。因此,优秀小学教师“升级”到初中任教,就成了小学教师提高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寻求更大发展机会的重要渠道。

­  这样一来,小学的优秀教师被中学“掐尖”,中学和小学学段之间师资配置不均衡问题越来越突出,师资水平的差距逐步拉大。经过多年积累,发展到后来就出现了“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现象,小学留下的多是些难以挪动的老教师。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山东2025年高考总分多少? 山东高考成绩公
  • 浙江2025年高考时间:各科目考试时间安排
  • 马鞍山2025年放暑假时间 几月几号开始放假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