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余所高校开设“保研夏令营” 多校今年保研名额增加
但被评选为“保研夏令营”中的优秀营员,并非易事。
张志安告诉记者,会根据学校、专业、成绩排名、实践能力、学术基础和意向专业的名额等综合因素确定入选、录取名单。“申请学生的学校背景比较重要,但并非唯985、211论,比较看重成绩排名、是否为这个学校、专业做了准备等,比如有没有一定的学术训练、社会调查经验,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态度是否认真诚恳,与该学院、专业的匹配度等。
吴采倩为了应对夏令营的层层考验,在6月中旬前准备好个人陈述、英语证明、本科成绩单、代表作品等作为“硬实力”凭证。进入夏令营后,还有进行面试、笔试、学术交流会、名师讲座、面谈等,吴采倩也提前进行了专业面试、英文面试的准备,可以说相当“走心”。
对于即将申请、参加夏令营的学生,张志安建议,“如果你的成绩很好,那你还需要把其他方面准备更充分;如果你的成绩属于中等以上水平,那你一定要非常认真地对待你要申请的那个学校,比方说你的自荐信就特别重要。因为你成绩已经不是最靠前,那你当然在某方面要更专注。”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夏令营这种方式相较于传统笔试+面试的考察更为全面,“一般而言3天集训的时间,可以从各个角度评价学生,当然也需要活动设计有利于评价学生”。他认为,“申请—审核制将是未来研究生入学的主要方式,因此也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
对于以后的夏令营,耿立升表示,“我们将在此后的夏令营中进一步增加学生与导师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并组织学科责任教授对各个二级学科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
增加交流时间,这也是张志安所期待的,“现在夏令营的时间总是有限,过去我们曾举办过4天至5天的夏令营,其实效果会更好,对学生的考察将会更全面,学生对学校的了解也会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