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龙舟队珠江竞渡:期待龙舟成广佛高校文化纽带
期待龙舟成广佛高校文化纽带
广佛高校以“龙舟”会友,中山大学已率先“尝鲜”。据赵云雷介绍,目前,中大通过借助龙舟品牌赛加强了和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航海学院等院校龙舟劲旅的交流互动,涵盖赛事比拼、技能切磋、经验座谈等多种形式。
为加强高校交流,目前,佛山在赛事上进行新探索。据悉,顺德从去年起举办多场“不设奖金”的珠三角龙舟友谊赛,这一赛事如今已成为龙舟运动爱好者交流的平台。“虽然‘不设奖金’,但吸引了非常多高校队伍的参赛,包括广东的高校龙舟队。”作为珠三角龙舟友谊赛主办方,佛山市顺德区龙舟文化传承协会正在联手佛山的各大院校,未来还将探索推动广佛地区的“大学生龙舟友谊赛”。
记者了解到,自2014年顺德区龙舟文化传承协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珠三角乃至整个广东地区的龙舟交流发展,从去年开始的6场珠三角龙舟友谊赛,吸引了近300支龙舟队参加,而今年该赛事还将持续举行,精彩贯穿全年。该协会秘书长郑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赞成广佛高校建立起常态化的交流机制,但不能一蹴而就。“我们正在联合佛山地区的院校,探索以大学生龙舟赛为纽带强化联系,在广佛同城的大背景下,我们相信能够逐步覆盖两地,但这需要循序渐进。”
除了赛事交流,龙舟文化也是重要的传承内容。今年,南医大举行首届龙舟文化节。在活动中,队员们创造性地将龙舟与日常锻炼有机结合,推出了“七日运动习惯养成计划”,并根据参赛者的体能情况,分为潜龙组(入门组)、跃龙组(进阶组)和驭龙组(精英组),为不同的组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挑战成功者还可上船体验,与龙舟来个亲密接触。此外,还有点睛仪式、上船体验以及龙舟文化讲座等,让高校学子体验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
“应该说,广佛高校龙舟队有一定的常态交流基础。”赵云雷称,中大未来将继续发扬这一传统。如果条件允许,还将联手广佛、珠三角乃至全国更多高校开展更为深入的龙舟竞技交流。
记者观察
广佛高校能否演绎 “牛津剑桥佳话”?
生于珠江边的广州人对龙舟有着特殊的情感,有“全国龙舟之乡”美誉的佛山顺德,其龙舟队也频频扬威世界赛场。一只小小的龙舟成为维系广佛同源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岭南地区“扒龙舟”民俗活动的一个缩影。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传统龙舟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越来越多广佛大学生的加入,就是推动龙舟“年轻化”的重要动力;而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更促进了大学生对龙舟文化的理解。
回望“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百余年的发展史,该赛事已从昔日普通的校际赛,发展成为象征友谊、团结、青春、奋进等元素的知名体育赛事。龙舟和赛艇这一体育形式相似,正成为广佛院校龙舟队的交流纽带。展望未来,广佛大学生的龙舟交流能否常态化,广佛版的“高校龙舟对抗赛”能否成形?记者采访获悉,不少广佛高校学子表示欢迎,但老师、教练们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中大龙舟队教练赵云雷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尽管我们已有非常态化的交流,但如果要覆盖更大范围、形成更稳定的交流机制,或将涉及经费、时间、场地、器材等诸多因素。”而佛山市顺德区龙舟文化传承协会秘书长郑重则认为,资金不足是制约大学生龙舟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期盼一个常态的交流机制。”曾亲历和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两支龙舟劲旅交流的中大龙舟队队长许晓灿认为,“根据之前的经验,依靠单个比赛交流时间有限,难和其他高校形成更为深入的交流。”南医大和顺职院龙舟队的队员们在采访中也表示,他们和同类型高校的龙舟联系还有待加强。为此,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致电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教育厅,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这需要多部门的联动,共同助推。(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名润、黄子宁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