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祥《卖米》是真实的经历吗?记者探访“飞花”故乡家人

新华社   2018-06-01 11:28

  张培祥《卖米》是真实的经历吗?记者探访“飞花”故乡家人

  “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把我叫起来了:‘琼宝,今天是这里的场,我们担点米到场上卖了,好弄点钱给你爹买药。’”

  这是作文《卖米》的开头。最近,无数人转载这篇文章,并为之深深感动。作者“飞花”实名张培祥,1979年出生于湖南醴陵,1997年考上北大,求学期间写下此文。2003年,正在北大攻读研究生的她,因罹患白血病逝世。

  5月31日,记者来到“飞花”故乡,专访了她的亲人和师长,寻找“飞花”的踪影,追寻《卖米》的故事。

姐姐说,要停学不如她来停”

  “我很多方面,都是沿着姐姐的道路在走,当然我是个‘山寨版’的,没有姐姐那么出色。”今年34岁的张毅是张培祥的弟弟,《卖米》中的“毅宝”,当过农村小学校长,现在是醴陵市一名公职人员。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写诗,尤其是古体诗。

  记者: 《卖米》是真实的经历吗?

  张毅: 文章里百分之八九十是真实的经历。事情大概发生在1993到1995年之间。那一年父亲生病,需要送到医院治疗,但那时候家里很穷,没有钱,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家里的农作物送到集市去卖。

  当时上小学的我就跟姐姐说,要不就让我停一年学,把省下来的钱给父亲治疗。姐姐说,要停学不如她来停,她在城里读一年初中花费更多。我说,那不行,姐姐成绩比较好,“你可能更有出息,要停就停我。”

  记者: 你是什么时候知道姐姐生病了?

  张毅: 高考之前,我们全家人都不知道。2003年正好是我高考那一年,姐姐怕影响我高考,所以她生病的事一直瞒着我。等我高考完了,我父亲来接我,我才知道这个事情。我们就买了三张去北京的车票。

  父母陪伴她走完了最后一程。我陪伴了姐姐一段时间,然后回来填大学志愿、报到。我还记得回来之前,跟姐姐有个约定,等我大学报到之后,她就去做骨髓移植手术。当时姐姐还送我出来,跟我相互鼓励,没想到那竟成了永别。

  记者: 姐姐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

  张毅: 姐姐勤劳、善良、朴实、孝顺,这几点都影响了我。

  她喜欢文学创作,我大学学的也是中文,这些年陆陆续续写文章,每年都写怀念姐姐的诗歌。《天使的微笑》是我刚读大学那一年写给我姐姐的。还有一首七律《春城夜雨寄亡姐飞花》。到去年4月为止,我一共写了305首诗,我自己戏称已经做到了“诗三百”。

  记者:你父母现在身体怎么样?平常在家也会提到你姐姐吗?

  张毅: 我爸妈身体还可以。一般我们都不太提及这个话题,但是心里面肯定会经常想念,有时候午夜梦回,会想到小时候姐姐带我的一些事。

  按姐姐的遗愿,骨灰一半留在了北京,一半回了老家。我们每年清明都去看她。父亲给她建了一个怀念亭。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河南新高考时间确定
  • 黑龙江省高考实行“3+1+2”模式
  •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数线公布!成绩查询入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