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叫停校园网络投票获赞赏 专家:不利于孩子成长
曾找卤菜店老板帮忙投票
今年3月,张女士在亲戚群里转发了一个儿童作文大赛的投票链接,这是一个由某单位发起的投票。
她在20多个群里转发链接,还发动了身边好友、亲人帮忙转发。“那一周里,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在朋友圈或者群里提醒大家,又可以给我女儿投票了。”
最夸张的一次,张女士去经常光顾的一家卤菜店买东西,临时起意,还拉着卤菜店老板帮忙投票。
“我倒是希望浙江省这个规定可以推广到全国。”刘先生坦言,儿子此前的一个音乐作品参加了微信投票,原本对这个并不感冒的他不愿意麻烦亲朋好友,又不想让儿子的票数太难看,不得已,他只能从网上找人刷票。
“最后的票数虽然没拿到第一,但是也不难看。”唯一让刘先生愧疚的是,他不敢把刷票的事情告诉儿子,“感觉比赛变了味,再延伸一点,还涉及到诚信问题,我觉得对孩子影响很不好。”
为孩子拉票,家长也无奈
南岸区的张女士坦言,自己曾为上四年级的女儿参加模特比赛拉过票。“这个也不能完全怪家长,有一些活动是参加了才知道这个环节,既然参加了,作为家长也想孩子有个不错的成绩,家长可能打心眼里也很烦这种情况,但是没有办法。”
沙坪坝区的刘女士前几天为一个英语比赛拉票,是想到孩子已经5年级了面临升学,需要各种获奖证书,“主办方搞这个东西,我不能因为我不去做这个事情,就让孩子失去获奖的机会,所以不得不拉票。”
这样拉票让比赛变味儿了
市民黄先生直言自己从不在朋友圈给孩子投票,非常赞成浙江省教育厅的做法,“我对他的孩子并不了解,也不知道孩子是否真正很优秀,这样的活动都是家长拼人脉,没什么意义。”
“孩子胜败全靠家长拼人脉,要不得。”市民周先生说,在学校,学生会经常参加唱歌、跳舞、画画、体育等比赛,这些比赛一般情况下都是由老师评判,直接可以得出结果。但随着“朋友圈”投票的兴起,家长不得不把“朋友圈”变成“拉票圈”。孩子能否拿奖,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家长“朋友圈”的广度,“这让比赛变味儿了,这样的比赛已经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专家说
不利于孩子成长,其他行业也该禁止
“朋友圈帮孩子拉票”在重庆并不少见,很多人在朋友圈都能遇到这样的“求投票”。多数人会碍于情面帮朋友投票,其实他们对“被选人”可能并不了解。
“也许一个很优秀的孩子,他没有强大的人脉资源,没有运用网络的能力,导致评选失利。也可能不那么出色的孩子,因为选票胜出,让他觉得自己非常优秀。”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市政府兼职督学王纬虹认为,这对孩子的发展可能造成误导。有些家长对投票本来并不上心,会向“刷票机构求助”,用这样的方式去拉票,说严重点是“弄虚作假”。
“除了教育,其他行业也应该减少这类网络评选。”王纬虹说,浙江省教育厅的这个探索是很及时的,值得借鉴。
南开小学校长钱小波说,鼓励学生参加活动、比赛,应本着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其自信心等目的。任何比赛都应秉着公平、公正、真实,才能使学生从比赛中看到自身优点与缺点。
同时,对待比赛,应培养孩子保持平常心,父母也应该少一些功利心,不要过分看重孩子的输赢。如果孩子赢得比赛,应教育其学会积累经验,但如果输了,也应教育其积极汲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