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2018招生政策解读:扩招寒门生源 大类招生

人民网   2018-05-24 11:44

­  三年铸一剑,今朝试锋芒。目前,2018年高考已进入倒计时阶段。清华大学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近日,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彭刚、招生办主任刘震、学生部副部长余潇潇做客人民网教育频道2018高校专业系列访谈,为家长和考生系统解读2018年高招政策、高招计划等热点话题。

­  高招计划:总体保持稳定,新增“丘成桐数学英才班”

­  刘震表示,整体来看,今年清华大学的招生政策和规模保持稳定,但局部招生安排有微调。今年将首次增加“丘成桐数学英才班”招生,主要招收对象是符合条件的高二在读生及高三应届毕业生,旨在促进具有数学天赋的青少年学生尽早进入数学研究领域,实现因材施教、精心培养。

­  刘震介绍,2018年英才班的入围名单已在清华大学官网公示,除1名同学获得保送资格外,共14人入围。从选拔程序上看,将对学生的数学天赋、综合素养等进行全面考察。入围学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除外)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参加高考,高考成绩(投档成绩)需达到清华大学录取要求。

­  大类招生:旨在实现宽口径、厚基础目标

­  去年,清华大学开始全面实施大类招生。谈及实施第一年的效果,彭刚表示,第一年实施反响良好,相关工作稳步推进。从志愿满足率来看,去年首次实行大类招生以来,各省的志愿满足率都再创新高,全国各省份前三专业志愿满足率接近100%,部分省份第一志愿满足率超过90%。

­  “这是清华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上一个大的变化。”关于全面推行大类培养的初衷,彭刚认为,一是我们未来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交叉型、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应该具有创造能力、健全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关怀。专业教育应该是一个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大类培养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实现这样的目标。二是对学生而言,通过一年的学习,他了解更多专业、学科领域,可更好发现个人志趣和潜力,也有更大成长和选择空间。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河南新高考时间确定
  • 黑龙江省高考实行“3+1+2”模式
  •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数线公布!成绩查询入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