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华大学本科新生增添写作必修课“写作与沟通”

光明日报   2018-05-21 10:21

­  2 高校写作教育有待加强

­  与不少大学生令人担忧的写作能力相比,众多大学的培养计划里,开设“写作与沟通”类似课程的却是寥寥无几。学生们的焦虑,似乎也只出现在需要写论文、交总结等“特定时间”。

­  “我都多大了,还要上语文课?”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位大学生,他们均表示其所在高校并没有类似课程开设,自己在大学阶段也没有接受过类似训练。

­  北京某高校学生宋丹阳告诉记者,尽管其所在高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应用写作”课程,教授各种写作规范和写作方法:“但同学们基本不听,就随便混个学分。”

­  写作的意义和价值,被大大低估。

­  “为什么写作重要?因为它是通过逻辑思维构思布局、组织思想,通过搜集证据取舍素材,通过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达,并通过提炼观点展示结论。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作过程,而是一种思想和论据的组织过程。”这让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有些着急,“几年前我拜访一位朋友。他直言现在的学生有很多优点,比如‘分析能力很强’,但一份两三页的会议总结或纪要都写不好。而这正是很多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

­  此前,北京大学教授卢晓东表示,大学生写作能力差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小学阶段的写作教育没跟上:“在整个中小学阶段的语文设置上,我们对语法、字词的正确性方面要求非常高,比如字声要发音很准,写字的笔画不能出错,成语的解释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是对写作的要求却并不高。”

­  “还需要重新反思大学阶段的母语教育。”上海某高校教师林枫指出,当前,大多数高校不仅没有开设写作必修课程,甚至原有的和母语教育相关的“大学语文”课程也日益边缘化:“再加上这门课程大多被定位为‘文学素养课’,缺乏对基本写作能力的训练,对学生写作能力、思辨能力的提升作用并不大。”

­  与之相比,在国外不少名校,写作课早已成为其教育体系的关键内容。

­  一项针对900多所美国高校的调查显示,96%的四年制高校开设了大一写作项目。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写作课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文科专业的学生甚至被要求连上三学期写作课,课程要求也比较严苛。

­  “美国高校的写作中心于20世纪30年代兴起,目的是为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和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提供写作方面的指导与反馈,尤其关注规范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方略研究院研究员刁若尘表示,“其核心思想是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写作过程’,往往以课堂写作任务为依托,采取多种多样、有针对性的辅导模式。反观内地大学的写作教学,大多还停留在教师批改作文的阶段,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帮助十分有限。”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河北中考总分多少?2025年河北中考各
  • 2025年河南中考时间一览表 各科考试安排及
  • 2025年天津中考时间及各科考试时间安排 总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