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课外班 家长孩子投入自然享受“慢生活”也是素质教育

北京晚报   2018-05-15 10:57

­  在恐龙骨架下扎帐篷做美梦

­  7岁的哈哈现在在北京上小学,他和爸爸易先生在上个周末,度过了特别的两天,爸爸没有像往常一样给他安排上英文课或钢琴课,而是安排了白日小农夫加优哉游哉的“博物馆奇妙夜”生活。

­  早上10点,哈哈和爸爸一起出发,到通州区的一个农场喂小羊喂鸭子,还去地里拔了小青菜,弄得一脚泥。没顾得上擦鞋子,他就被爸爸拉到池塘边,学习静静地坐下来钓鱼。“平时他特别闹特别调皮,一刻也安静不下来。这次的安排我没有别的复杂目的,就想让他学习‘安静专一地为了做一件事而坐很久’。”易先生说。

­  午饭后休息了一会儿,哈哈就和爸爸在下午6点来到了中国古动物馆,爸爸要和他在这里过夜。先是进行七彩恐龙的绘画,慢慢选好喜欢的颜色,在白色T恤上作画,最后把自己画好的恐龙T恤穿在身上,哈哈觉得自己格外帅气。然后去达尔文实验室,戴上护目镜,认真清扫三叶虫化石。不需要着急,放大镜下清扫了10分钟,哈哈始终认真进行着。“我听博物馆的叔叔说,真正清扫出一块小小的化石,叔叔也要花一个月的时间。”哈哈对此非常惊讶:“原来慢慢耐心地做一件小事情,会有那么大的成果。”

­  随博物馆的叔叔去探秘恐龙世界后,哈哈开始学习搭帐篷,他笨手笨脚地在巨大的恐龙骨架下面拿起帐篷支架,除了哈哈弄不动的环节,爸爸始终在一边“冷眼旁观”,看着儿子自己慢慢摸索着把细节搞明白,终于搭好的那一刻,哈哈非常自豪,开心地钻进帐篷里的睡袋试一试舒服不舒服。“嗯,我会做个美梦。”哈哈对爸爸说。熄灯之后,哈哈安静地坐在帐篷口,意犹未尽地看着眼前的恐龙骨架,看着儿子安静满足的背影,易先生觉得这次的安排非常正确。

­  “慢生活”中孩子比父母“表现好”

­  “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不仅是成年人,孩子也是深感时间不够,各种学业和课外本领的学习,已经把他们的时间无死角占据。我看最近兴起的亲近自然的活动,参与者还是小学生为主,大孩子们面对考试升学的压力,早已没了时间去奢求大自然里的‘慢生活’。”青少年体验教育专家、悠然谷书院艺术总监刘明尧认为:“其实,孩子在自然状态下能很好地释放天性,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那种快乐是无法取代的。家长们可以考虑放慢脚步,给孩子一些喘息的时间。我观察参与户外活动的父母和孩子,感觉孩子不怕脏不怕累的自然纯真状态,比有的父母表现得更好。有的父母还会嫌弃蚊虫多、动物有气味、鞋子会弄脏,但孩子完全不会在乎,他们完全可以投入到最本真的状态去。”

­  “在繁忙的城市生活里,一个48小时的周末,是最易于掌控的理想生活入口。”寺库创始人兼CEO李日学则认为,365天是农作物自然生长的一年,“慢”有时候才是真正的生活奢侈品。“所以,如果能在48小时里面,可以陪孩子认识一种动物,可以去乡下挖笋子,或是躺在草地上听音乐。这也是给孩子一种美好,精神上的美好,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记者 孟环 程功 摄)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济南2025年中考时间公布,比往年推迟一天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试)
  • 2025年河北中考总分多少?2025年河北中考各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