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如何防治小学生沉迷网络 教育部呼吁家校配合
随着网民向低龄化不断发展,中小学生沉迷网络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由于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等网络毒瘤的侵入,一些中小学生出现了沉迷游戏、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等问题。
为此,教育部日前发布了《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并致信全国家长。从通知里的“紧急”二字,足见当前中小学生沉迷网络问题的紧迫性。
沉迷更隐蔽
“本来学习第一的学生,自从打游戏以后,成绩下降得可厉害了!”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世纪小学六年级的彤彤告诉记者,班里男同学用手机打游戏的“可多了!”
“手机”“游戏”,现在已然成为不少家长和老师眼里的敏感词。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手机成为不少中小学生的“标配”。据201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96.76%的学生在家上网,上网所用工具为手机的占71.14%。显然,这与21世纪初学生沉迷网络主要是在网吧的情况已大不相同。
“当年电脑游戏上瘾的问题现已被手机无尽的功能攻破,随之而来的,便是手机时刻不离手的‘伴随行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耿申研究员指出,“使用固定终端时的‘沉迷’状态比较容易被发现,而使用移动终端时的‘沉迷’状态却变得更为隐蔽。”
正是这种更隐蔽的沉迷,以及在新技术面前“孩子成为父母的老师”这一普遍现象,让学校和家长失去了对孩子使用网络的掌控能力。长时间沉浸在网络之中,势必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成就、道德发展、人际交往和家庭关系等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教师裴涛认为:“对青少年而言,其认知发展并不完善、行为自控能力也较为薄弱,不加引导地让他们纵身于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必然会出现难以甄别是非善恶、无法有效趋利避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