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阅读人群增长 内容更加广泛

人民日报   2018-04-23 11:02

­  阅读内容更加广泛

­  全民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已成社会共识。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看来,这得益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和读者的合力:“今年,全民阅读第五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为全民阅读提供了好的政策支持。各级单位、出版机构也经常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覆盖人数超过8亿。”

­  而数字化阅读,尤其是有声听书的快速增长,在魏玉山看来则得益于技术进步:“移动互联和阅读终端的发展,极大拓展了阅读的覆盖面,阅读变得触手可及。”

­  陈志武觉得,中国过去4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是社会阅读氛围渐增的根本原因。当一个社会物质不再短缺、社会整体财富激增的时候,文化需求就会增长:“在当下中国人对国家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是怎么回事等,都更想要了解,阅读是了解这些的最佳形式。”

­  这些趋势在传统出版业同样得到印证。全民阅读持续向好和近年国家对实体书店的大力扶持分不开。2016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发起针对国内实体书店的“加油!书店”活动时,响应的书店只有30余家,2017年却超过200家。

­  “人们对于高品质图书、个性化阅读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比如阅读之后,读者有交流和深度理解的需求,所以很多书店会组织书友会,推出作者或名家讲书等活动。”李迪斐说。

­  阅读方式不断拓展

­  魏玉山认为,当阅读边界不断突破,好的知识服务就会如大浪淘沙般被受众筛选出来。“事实性知识告诉你是什么,原理性知识告诉你为什么,技能型知识训练具体技能,人际知识告诉你如何在社会里生存。现在知识服务大多集中在后两种,心灵鸡汤、职场情感类较多,而随着知识型社会和创新型社会等国家战略的推进,前两类将价值更大。”

­  陈志武进一步分析,提供知识服务的第一个标准应该是真实,“传播的必须是经过行业内专家学者反复论证的精确知识,在此基础上受众要搞清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再找相应的书读和有声课程听,否则很容易淹没在信息海洋里。”

­  据悉,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财政部的支持下,正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出版机构共同构建新的国家知识服务体系。负责人表示:“我们想把文献中的知识按结构、分章节提炼,做成产品,20万字的书变成两万字的提纲或者APP,为受众提供更精准的知识服务。”目前已与一些试点单位,比如人民卫生出版社,联合开发了“人卫临床助手”和“人卫用药助手”程序,用户输入病症就能了解医学原理,获取用药指导。

­  从最初写书做纸质出版、写报纸专栏,到办微信公号、开音频课程,吴晓波经历了媒介生态的变迁,他对好的知识服务的定义是社群化和产品思维:“以前传播知识更像在一个大广场,一人说众人听。现在是房间,用户愿意听才进,甚至可以跟传播者辩论。”他建议,知识提供者要根据用户反馈数据改造产品,用户也要明确定位,找到适合的学习社群。

­  陈志武觉得,目前课程还多在驾驭宏大话题,接下来他要推出一档跟生活紧密联系的经济学课程。

­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5G和城乡WiFi进一步覆盖。“在技术驱动下,未来阅读方式会越来越多元。”魏玉山说。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天津大学恋爱课上可以学到什么?有人评价从
  • 2023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结
  • 河南睢县一班主任让全班学生“发毒誓”?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