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引进洋教练 足球特色校需要合适外教
随着上月底北京市中小学生足球俱乐部联赛的开幕,现在已经进入到了属于校园足球的时间。在部分比赛的场边,都能看到洋教练的身影,作为场外指导,他们的身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而校园足球洋面孔的出现还要追溯到2015年,当年市教委等相关部门开启引进洋教练助力校园足球发展,让很多学校有了接受外教指导的难得机会。
新学期,这样的“引进来”举措仍在进行中,来自西班牙、塞尔维亚等欧洲国家的青训教练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到全市15个区的中小学任教。为了最大程度上发挥洋教练的作用,像三里屯一中这样的足球特色校还主动提出了需求,希望洋教练不仅能为校足球队提供“精英服务”,同时也能为学校做好足球普及工作,毕竟那才是校园足球的沃土。
洋教练“门槛”逐渐增高
据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自2015年北京启动引进洋教练助力校园足球后,在当年秋季学期便有5名来自阿根廷知名俱乐部博卡青年和圣罗伦索的青训教练来京执教。当时5位教练被分派至2所中学和3所小学任教40天,其中包括东城区的汇文中学、通州区的潞河中学、朝阳区的芳草地国际学校日坛校区以及顺义区和昌平区的两所小学。而在2016年,酝酿已久的北京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2016-2020年)正式发布,这也标志着北京的校园足球进入到了全速发展的新时期。
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各级各类校园足球比赛有数千场之多。去年10月,北京部分城区的中小学迎来了一批新的洋面孔,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2个月,但是他们的先进理念和出色的技战术意识,还是让小球员们大开眼界,感觉收获满满。新学期,引入洋教练的脚步并没有停歇,来自西班牙、葡萄牙、塞尔维亚、荷兰、波兰、比利时的青训教练将进驻到全市15个区的中小学,在未来10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将为孩子们构建一片属于他们的足球天堂。
为了保证洋教练的水平,相关主管部门还提高了引进“门槛”,这次聘请的很多外籍教练都拥有欧足联颁发的A级教练员证书,而在整个教练员体系中,只有“A级职业”这个等级比它更高。因此至少从职业资格上,今年进驻北京各中小学的洋教练算得上“高学历”,与首批教练员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形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