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性别差距扩大:女教师分布不均衡 不同领域差异显著
女性劳动力市场参与度提高为主要原因
在2005年至2014年间,经合组织各经济体女性就业率平均从56%提高到59%。即使这一相关性可能不适用于所有国家,但女性劳动力市场参与度提高可能是教学职业女性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在过去10年中,女性教师比例增长最多的3个国家日本、德国和希腊,女性就业率提高了11%,而其他有数据的国家女性就业率平均增长了8%。
此外,对女性和男性各自擅长领域以及能够从事的职业的刻板印象,也可能造成不同教育领域的性别分隔。例如,科学领域女性教师比例低可能因为社会上将科学看成主要是男性所从事的领域,从而妨碍了女性追求该领域的高等教育阶段学习。
经济考虑也可能影响教师职业男性与女性的职业定位,导致各个教育阶段性别失衡。有趣的是,尽管女性教师比例通常随着教育阶段提高而下降,但是她们的工资却在增加。例如,经合组织各经济体25岁至64岁教师的平均实际工资随着教育阶段的提高都逐渐增加,从学前教育阶段的37300美元提高到高中阶段的46600美元。平均而言,小学和中等教育阶段女性教师收入略低于男性教师,但收入差距没有超过3%。
然而,该调查发现,与其他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相比,教师工资的性别差异更加明显。经合组织各经济体平均而言,25岁至64岁的男性小学教师收入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同龄男性的71%,初中阶段提高到76%,高中阶段增长到81%。而女教师收入明显更高,小学女性教师收入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同龄女性工人的90%,在初高中教育阶段,甚至略高于同龄女性。男性与女性相对工资的巨大差异可能让教学行业对女性更具吸引力,尤其在较低的教育阶段。
新一代教师中女性比例较高
男性教师与女性教师目前的年龄分布可能成为未来教师职业性别失衡的一个指标。在大多数国家的各级教育阶段,新一代教师中女性比例最高。例如,在初中阶段,年龄在30岁以下的女教师占70%,50岁及以上占65%。这种情况存在于35个有可得数据国家中的22个,年长和年轻教师群体中女性教师占比差异在8个国家都超过15%。
该报告表示,年轻教师中女性教师比例过高的现象让人担忧,将造成在较低教育阶段教学职业性别失衡加剧。此外,经合组织各经济体获得高等教育学位的女性比例平均从2005年的72%提高到78%,这也将加剧教师职业未来的性别失衡。
但是,报告最后指出,在高等教育阶段,尤其是年轻教师群体中,女性教师比例的提高,表明性别平等在过去10年间趋于改善。经合组织各经济体平均而言,高等教育阶段女教师比例接近50%,在年轻教师群体中,30岁以下女教师占53%,50岁及以上占38%。
该报告表示,教师职业持续的性别失衡已经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例如英国在2015年已经实施了相关政策鼓励招募男教师,以解决该行业日益女性化问题。此外,研究教学行业性别差距对于教育结果或职业预期的潜在影响也非常必要。
来源: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教育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