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艺考就等于选择烧钱?高昂的账单 混乱的培训市场
2018年艺考大幕再次拉开。
有人说,“选择艺考就等于选择了烧钱”,艺考火热、考生追梦的背后,考生和家长究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账单”太高昂,艺考太疯狂
今年艺考季,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校园考点外挤满了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考生和家长,人潮汹涌。
艺考“战场”更加硝烟弥漫,报名人数再攀新高。
半月谈记者随机采访发现,为了让孩子通过艺考实现艺术梦想,甚至成为“明日之星”,家长们大都舍得在孩子身上花费。
其中,报名、培训、交通等费用成为开支大头,费用数以万计甚至10万元计。
为了接受最好的艺考培训,提高“考过率”,不少考生选择到北京、上海等艺术类名校聚集的城市接受艺考培训。
李晴(化名)的孩子选择在济南接受艺考培训,开销1万多。“1万多块的培训班太普通了,很多人都选择花十几万元到北京上小课。”她说。
“我们为艺考付出的代价有点儿高。”来自东北的赵先生特意开车带着儿子到北京参加艺考。他说,儿子高二决定参加艺考后,在艺考培训上已经花了10多万元。如果这次艺考通过,他们还将报文化课培训班,做最后冲刺。
除了高昂的培训费用外,考生们还奔波往来于全国各地的艺术类高校参加考试。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很多考生同时报考了多地多所院校,出现全国巡考的现象。
由于各校密集开考,不少考生拉着行李箱直接从车站到考场应考,考试结束后马上又赶赴另一个城市参加考试。
山东的李女士近一段时间带着孩子往返于北京、珠海、成都等多个城市,她说每到一所学校的吃住开销大概在2000多元,他们一共报考了6所学校,仅考试的开支就在万元以上。
培训市场混乱,极易带偏考生
艺考的激烈竞争,给各类艺考机构带来更大的商机。
半月谈记者发现,许多考生选择艺考源于从小喜欢艺术,但也有不少考生并未经历过长期的艺术训练和熏陶,选择艺考是抱着“艺术类专业比普通类专业分数低”“高考门槛低”的心态,因此突击培训成了他们进入艺术院校的速成通道。
“平时很难接触到报考专业的内容,要考上名校,肯定得要报培训班进行培训。”今年报考了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录音艺术专业的汤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