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热”需要“降温”吗必须分清喜欢和热爱的区别

光明日报   2018-03-27 15:23

­  艺考热需要降温吗

­  艺考热度不降,音乐、美术、戏曲、动画,每一个学校,每一个专业报名人数都连创新高,这是“虚火”吗?这样旺盛的火苗需要降温吗?

­  孙立军认为,这和人们的精神需求是分不开的。“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大家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与此相适应的,电影、电视剧、新媒体、VR新技术都在不断发展。电影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不是一两个明星的艺术,更多的是幕后的艺术。从艺考院校教师的角度,我觉得这些专业都吸引了很多考生,说明这不是‘虚火’。我们的导演专业,报录比已经超过了表演专业。编剧专业以及今年新设立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产品设计专业等四个专业都非常热门,说明了我们的人才需求导向。”孙立军说。

­  艺考“高热”的这几年间,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哪些不一样?周海宏表示:“改善最大的是省市级艺术院校,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明显提升。”

­  “我认为,艺考热总体来说,是一个好事。我们迫切需要提升的是审美能力。对一个孩子来说,科学和艺术是同样需要的,都是他综合素质的一部分。我们在这方面的人才很少,艺术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艺术需求。北京市有2300万人口,假设每个家庭如果每年听一场音乐会,需要多少剧场?需要多少人才?中间缺口很大,因此,艺考、艺术教育是方兴未艾的。”

­  从这个角度,周海宏认为,艺考热还会“升温”。他拿黑龙江省的数据举例,“黑龙江省有一个本科艺术高校,哈尔滨音乐学院,这所高校是2015年成立的。这所学校每年的招生规模是800人,而整个黑龙江省的大中小学校如果把音乐课开齐,需要3万名左右教师,需要这个高校培养30多年。这只是一个缩影,很多地方都存在这个问题,我们的艺术教育人才稀缺,很多省级市的中小学校都开不齐艺术类课程,到了县级市更是师资匮乏。”

­  尽管人才稀缺,但周海宏认为,艺术类高校在培养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应该需求侧发力,供给侧改革,艺术高校的从业人员也要想清楚,‘艺术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我们在培养人才上,要有分层,不能所有的艺术高校都按照‘大师’培养,我们还要培养未来的艺术教师、乐团成员、幕后工作人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需求。”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河南新高考时间确定
  • 黑龙江省高考实行“3+1+2”模式
  •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数线公布!成绩查询入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