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透视两会教育热点:2018年全国两会教育舆情盘点
(一)学前教育关注点分析
随着全面二孩时代来临,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呼声日益高涨;另外,2017年的携程亲子园事件、红黄蓝幼儿园事件,也让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监管分外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引发舆论热议。因此,自3月3日政协会议开幕至3月20日人大会议闭幕,舆论的主要关注点也相对集中在这两个方面(见图3)。
图3:学前教育关注点分析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在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方面,舆论关注度最高的是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对于“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普通网友和专业人士反应不同,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代表委员认为这一表述有待推敲。3月13日,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作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修改情况的说明,涉及学前教育的有两处:补充“重视对幼儿教师的关心和培养”;将“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督”改为“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对儿童托育中育儿过程加强监管”。
(二)学生“减负”关注点分析
在全国两会“预热”阶段,四部门共同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消息已经引起舆论广泛关注,会内会外新闻、评论连番引出新的讨论热点,令学生“减负”议题在今年两会期间持续高热。在舆论的主要关注点中,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占比最大(26.79%),其次是“三点半难题”(20.82%),转变家长心态(13.77%)和提升教学质量(13.01%)也较高(见图4)。
图4:学生“减负”关注点分析
从两会舆情总体情况看,社会舆论最关注的是涉及“减负”的具体问题和相应政策措施,但到会议后半程,诸如课程改革、教育评价改革、形成社会合力等理性表达也渐渐在舆情热点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