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年“幼有所育”迈新步: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入好园
坚定一种信念,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入好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办好学前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园上,即有公平的入园机会;上好园,即享有有质量的教育。
过去5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由于起点低、底子薄、欠账多,目前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资源更是严重不足,连片特困地区入园率还比较低。
国家高度重视农村贫困地区幼儿入园问题。“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实施四大类7个重点项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上实施学前教育系列重大项目。
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重点向中西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倾斜,因地制宜加强园舍建设、师资培训和玩教具配备,加快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到2020年,中西部地区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
2016年12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在教育扶贫工程中专门提到普惠性幼儿园建设,重点支持中西部1472个区(县)农村适龄儿童入园,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是推进教育扶贫、从人生早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在甘肃,学前教育不仅作为教育的起点,更被视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从2012年起,甘肃省委、省政府连续5年将学前教育列为为民办的重大实事之一。
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儿童享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国家按照“地方先行,中央奖补”的原则实施政府资助,幼儿园和社会积极参与。2012年至2016年,共资助幼儿2231.40万人次,资助金额238.99亿元。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2年到2015年,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由2012年的573.76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123.47亿元,增幅达95.81%,高出城市55.7个百分点。
在满足孩子有园上的同时,如何提高保教质量日益被各地政府所关注。各地积极探索教研指导责任区建设和幼儿园课程改革,通过城乡分片教研、组建共同体和联盟等措施,发挥优质园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内整体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