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全面改善农牧区办学条大通铺成标准宿舍
教室配液晶屏,改善教学基础设施,开办兴趣班、实验课等
硬件设施得到有效改善的同时,教育质量与教学效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与进步。在林西县林西镇寄宿制小学的教室内,黑板正中间的显示屏上播放着电子课件,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大屏幕……
“这种显示屏叫做液晶交互一体机,现在每个教室都已配备一台。”校长史虎军介绍道,新的教学设备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既可以在上面播放各类课件,也可以进行远程教学,还可以直接作为数字黑板。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也更深刻。
学生赵子萱说:“我特别喜欢现在的每一节课,看着大屏幕学习,就像看电视一样,不仅好玩,也增长了知识。”
“目前我们在全市农村牧区中小学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同频互动课堂系统全覆盖,把传统的教学指令、教学方式转化为智能化、数字化的智慧教学,大幅提高了教学效率。”韩立中说道。
同样,相关工程的实施,也丰富了农村牧区学校孩子们的课外兴趣生活。在土城子镇总校,记者看到书法、美术、舞蹈、电子琴、劳技等兴趣教室内,各类设备一应俱全。在劳技教室内,同学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致勃勃地制作当地的传统美食咸菜疙瘩和手工豆腐。
57岁的老教师王金龙告诉记者,过去学校没有专门的教室和设施供孩子们进行兴趣学习。如今,不仅硬件有了,各种兴趣班、特色课和实验课也可以供学生们自由选择,和城里的学校没差别。
据了解,2014年以来,内蒙古全区累计投入“全面改薄”资金72.7亿元,校舍建设开工学校1544所,竣工学校1450所。赤峰市通过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农村牧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提升”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教育项目,使得农村牧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持续改善。
记者手记
迈出关键的一步
短短几年时间,赤峰便通过一系列行动,使农村牧区师生住宿问题、“三土”现象、运动场地不达标等问题全面解决,教育质量得以提升,惠及当地近20万名师生。经济并不发达的赤峰市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资,有着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发展教育不仅关乎孩子和家庭的未来,更关切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历经多年持续发展,不少地方的财力物力已有大幅增强,改善落后教育设施客观上具备条件。各地理应采取切实措施,有序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地区发展中,将教育始终放在首位。积极改善教育设施,是迈出追求美好未来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