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七成受访者反映身边存在“实验班”“尖子班”变相重点班

中国青年报   2018-01-23 11:39

­  受访者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应主要按生源结构和教师配置分班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义务教育阶段也需要因材施教,只按成绩分班是有问题的,按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来分班,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  受访者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主要按生源结构(53.8%)和教师配置(53.6%)来分班。其他还有学生特长(35.8%)、入学成绩(30.6%)、班额(29.7%)、学生兴趣爱好(29.3%)等。

­  李明义对记者说,他上初中时,学校是随机分班的,在师资配备上会注意平衡。“比如某个班的数学老师带班经验丰富,是公认的好老师,该班教语文的老师就可能稍微年轻一些”。

­  李文觉得按成绩平均分配是比较好的方式,每个班都有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不好的学生,整个班的学习氛围才会更加平等包容。

­  储朝晖觉得义务教育阶段的分班标准还处于一个完善的过程之中,处理好这个关系,应该把更多的空间、权力留给学校来解决。

­  调查显示,杜绝义务教育阶段划分“重点班”现象,57.8%的受访者建议确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成长的分班原则;52.2%的受访者建议严禁将各类学科竞赛成绩、特长评级等与招生录取挂钩;43.5%的受访者建议中小学“阳光招生”,及时公布分班信息;41.9%的受访者建议对违规编重点班的学校加大整治力度;30.6%的受访者建议开通监督举报渠道;29.2%的受访者建议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项督查;23.9%的受访者建议改变中学唯升学率的评价标准。

­  李森认为,重点班的存在主要原因还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我工作的中学位于郊区,和市内的一些中学根本比不了,好学生基本都去市内或者私立中学,导致我们学校生源较差,教育质量也比前几年差很多。如果师资好一点、资源分配平均一点,自然就没有重点班了”。

­  储朝晖认为,我国的义务教育处在一个调整的阶段,学校之间是有差距的,孩子之间也有差异,应该给予所有的孩子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同时也要依据他的天性来因材施教。“现在学校里规定课程占时太多。通常义务教育阶段用60%的时间来完成那些课程就足够了,起码应该把40%的时间用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潜能、兴趣等,尊重学生成长发展的多样性。这也是更现实的路径”。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济南2025年中考时间公布,比往年推迟一天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试)
  • 2025年河北中考总分多少?2025年河北中考各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