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出台20条减负意见: 控制作业时间 保障睡眠时间
家长老师声音
大多表示支持
关心如何落到实处
对于“减负20条”,不少家长对此点赞,但也有人担心是否能起到减负实效。“减负当然对孩子好,减少了他们的压力,可作业少也担心成绩难保证。”市民韩女士说,她家孩子小学五年级,每天作业要做到晚上10点,周末还要补课,“我每天都要检查孩子作业,不检查的话,光从老师那儿难以具体了解孩子学习情况,毕竟学生那么多。”她说:“学校减负作业少了,但如果只在学校上课学习成绩就会差一截,就更难进好学校了。”
成都某小学教师唐老师也认为如果不解决好升学问题,减负很难落到实处。“学校作业减少并不意味着家长就不会给孩子布置作业,现在社会上优秀教育资源不足,而家长又都希望孩子进入好学校。”对于分层布置作业,唐老师说:“如果按照孩子的学习能力布置作业,其实相当于暗示了学生成绩的优劣,反而打击孩子自信,家长也不会愿意,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差一些。我一般会给学生统一布置基础性作业,然后在家长群里会提供一些难度更大的选做题,告诉家长孩子学有余力可以做,但不属于作业。”唐老师表示,她感觉“减负”应当从心理减压着手。“学习过程中肯定需要面对困难,我们学校和家长应该做的是引导孩子直面困难,不是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现在孩子们的负担,课业多是一个层面,但很多也来自社会环境。比如学校不公布考试排名,有的家长不在意,但有的家长却会选择在校外参加测试证明自己孩子的能力。”
专家建议
需改革现行考试评价
和升学机制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义务教育研究所所长何立新认为,成都“减负20条”肯定是具有积极作用的。“这次的政策规定了很多具体的数字,比如学生的到校时间、完成作业时间和每天睡眠时间等,这些量化规定是一个亮点,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何立新说:“比如完成作业量的时间,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其学习能力和习惯等各因素决定了完成同等作业量的时间也有差异,因此在执行时应灵活考量,切忌一刀切。”
此外,何立新还认为,要真正实现“校内减负,校外不增负”,还需改革现行考试评价和升学机制、变革教育质量观。“只有学校不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升学机制中不看重奥数之类的比赛成绩,学生才敢把时间投入到想参加的学习活动中,而不是投入到繁多的机械作业和补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