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育领域20件大事盘点 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

人民网   2017-12-28 17:45

­  10.深化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

­  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这是第一次以国办名义就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这一专项工作出台文件。《意见》在四个方面明确了14项改革任务,围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强医教协同宏观管理、促进人才培养与使用紧密结合提出了具体改革举措。重点回应了医学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深层次问题,是聚焦健康中国建设,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意义的重大改革。

­  11.提高特殊教育发展水平

­  7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提升计划》明确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增强特殊教育保障能力、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三大重点任务,提出通过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方式、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方式以及送教上门方式,到2020年实现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的目标。此外,4月还出台了《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对参加普通高考的残疾考生提供合理便利。

­  12.完善新时期中外人文交流机制

­  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之后,中办国办印发了文件,强调要创新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改革各领域人文交流内容、形式、工作机制,将人文交流与合作理念融入对外交往各个领域。2017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欧、中法、中印尼6个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进一步巩固,中南非、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首次启动,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和对外战略,彰显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  13.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

­  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通知》对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保障义务教育发展作出部署,强调要聚焦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建设,因地因家因人施策,避免因厌学、贫困、上学不便而辍学。这是加大对乡村特别是老少边穷等地区义务教育扶持力度的有力举措,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大意义。

­  14.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

­  8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南》提出了分层次的德育目标,强调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突出德育的有机衔接和逐级递进。《指南》的出台对于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将起到重要作用。

­  15.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

­  9月1日起,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三科教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在全国中小学起始年级开始投入使用。三科教材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化革命传统教育。编写统编教材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求所在。

­  16.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  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针对各级各类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攻坚重点,明确提出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着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性制度体系,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  17.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

­  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治理方案》明确学生欺凌的界定,提出预防具体举措,规范处置程序,对学生欺凌的不同情形明确惩戒措施,同时建立了长效机制、厘清了职责分工。这对于把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把校园建设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济南2025年中考时间公布,比往年推迟一天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试)
  • 2025年河北中考总分多少?2025年河北中考各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