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超前消费成风 网络贷款处处埋“坑”

《瞭望》新闻周刊   2017-11-30 16:30

­  新型贷款方式处处埋“坑”

­  记者在广东多所高校调研发现,不少大学生的日常开销远远超出家里提供的生活费额度。而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审查严、借贷额度小、手续繁杂,大学生通过这些渠道借贷的难度很大。无需担保和审查、进入门槛较低、贷款额度较大的新型借贷方式,应运而生。

­  “零门槛”借钱,引学生上钩。记者在多个受学生青睐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看到,这些平台大多打着“无抵押”、“零担保”旗号,声称只需“身份证+手机号”就能迅速借款,“20分钟到账”。

­  “先消费、后买单”,以互联网金融平台替代信用卡。记者采访发现,许多大学生都用某网络平台的虚拟信用卡充当信用卡。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律师郑明说,这样的消费平台类似于虚拟信用卡,办理类似业务,却仍缺乏严格管理。

­  合同里藏陷阱,抬高利率、手续费。深圳律师协会互联网金融专委会主任陈科军介绍,一些校园贷平台的借款门槛低,很难控制不良率。为了覆盖不良率,只有抬高利率、手续费。而部分大学生缺乏金融、法律常识,往往易被“零门槛”吸引而忽略合同里的陷阱。

­  利滚利、息滚息,“雪球”越滚越大。郑明曾接到一个案例,一名在校女大学生在线上线下金融平台四处借款,欠下13万多元,其中14笔借款来自互联网金融平台。一个借钱平台引导她去另一个平台借款还钱,拆东墙补西墙,陷入恶性循环,有的贷款月息高达20%。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河南新高考时间确定
  • 黑龙江省高考实行“3+1+2”模式
  •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数线公布!成绩查询入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