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何重奖技能冠军?加大表彰希望激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中青网教育   2017-11-28 10:57

­  重奖就是为发挥“杠杆效应”

­  有人曾经粗略地算过一笔账,一个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全国、省、市、学校一圈下来至少能够得到130万元以上的奖金。实际上,获奖选手得到的奖励不仅止步于奖金。给奖金、户口、职称、待遇、荣誉,一样都不能少,几乎让人有“一步登天”之感。

­  有人质疑说,训练一个选手要花100多万元,还要参赛,后期奖励还要几十万元,如果学校把这笔钱用于其他学生对口实习和训练,不知道能使多少学生受益?

­  人社部副部长汤涛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加大表彰激励宣传力度,优化社会环境,研究制定提高工人待遇的政策措施,以此全面提升技能人才的各项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增加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司司长张立新表示:“各个国家都很重视世赛的备战,俄罗斯参加了所有项目,韩国提前一个月就到阿布扎比进行集训,目前已经开始备战下一届大赛。同样的投入同样的重视,我们取得了优异成绩,只能说我们的选手更出色,我们的技工教育更优秀!”

­  对于选手们获奖后得到的奖励是否太多,张立新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的奖励是“合适的,值得的”。他认为,奖励的主要目的是发挥“杠杆效应”,由此撬动各方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促进技能人才事业发展。从奖励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来看,营造了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环境,促进形成技能成才的社会共识。

­  广州省人社厅副厅长杨红山认为:“各地重奖技能人才旨在树立典型,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技能人才与奥运冠军省级的100万元奖励相比,奖金额度并不高。今后可以逐步规范,当前主要的任务是要让技能冠军家喻户晓,这就够了。”

­  冯为远说:“重奖是值得的。一方面是弘扬技能人才为国争光的精神,通过对获奖学生和老师的表彰把学校的教学进一步搞好,转变观念,鼓舞士气。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是,我们把‘世赛’成果转化到教学当中,提升了学校的教学水平,不完全是为了应试为了参赛。”

­  杭州技师学院院长邵伟军说:“对于技能人才的奖励不该是被动的,而是应该带着培养人才、爱惜人才的感情。”他说,在蒋应龙去阿布扎比参加比赛前,学校通过对技工院校B类人才的申报通道,已经为他解决了事业编制,并聘为特级教师。“不一定要等到获奖才被动定编,才落实政策,两个举动看似结果相同,实际上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向社会主动释放信号,那就是对于技能人才的尊重”。

­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学生胡萍来自河南信阳,她获得了本次“世赛”时装技术项目金牌,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落户北京这样的奖励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我不知道当我走上了‘世赛’之路后,我的梦想就因此而改变了。”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黑龙江省高考实行“3+1+2”模式
  •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数线公布!成绩查询入口:
  • 2025年湖南省考成绩查询入口:湖南人事考试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