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探索破除有偿家教:财政投入千万 疏堵结合

半月谈   2017-11-14 17:34

­  破解有偿家教,治标还要治本

­  尽管辅导中心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但“有偿辅导”现象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来自升学的压力。

­  朱小林是一名初三学生的母亲,为了让孩子能够上一所好高中,她一刻不敢懈怠。

­  “孩子在教育培训机构补习三门课程,一周补习6~8小时。”朱小林说,给孩子报的校外补习班,都是亲戚朋友推荐的。“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相当于给孩子升学上了双保险。”

­  南昌市第二十六中学校长涂小明说,在线辅导利用率还不高,“公众对在线辅导的认知度不足,学生在线提问、测试的意识不强,一些家长也不支持孩子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因此,我们每次在线值班3个小时可能只回答十多个问题。”

­  陈宇春说:“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不是很高,虽然参与教辅的教师按每节课50元给付劳务,并保障志愿参与教辅服务活动的广大教师在评先、推优和晋级等方面享有同等优先的权利。但相比在校外辅导机构任教,收入相对低,也占用了时间,一些老师还是有怨言。”

­  教辅中心的“下一站”

­  截至目前,南昌市共有4423名教师和66338名学生在网上注册,名师网上答疑团队完成答疑信息15万余条,开设面授辅导课90388节和竞赛辅导课192节。各类教辅服务活动在市属学校全面铺开,网络资源已面向县区学校开放,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  南昌市第二十六中学副校长晏晓明说:“从大教育角度来讲,这是党和政府为基础教育埋单,是一种惠民政策。”

­  但不少家长和学生认为,教辅中心在个性化辅导方面做得还不够,尤其是课程“私人订制”难以实现。

­  对此,晏晓明说:“我们很难做到一对一或是一个老师辅导两三名学生。一是时间上难以满足,二是对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工作的经济补偿较低,难以调动教师积极性。所以我们希望探索,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进行课余辅导个性化服务试点,为家长和学生的多元化教辅服务需求提供渠道。”

­  陈宇春认为,南昌市免费为学生开展课余辅导的做法值得大力提倡,“教育惠民,就是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低成本的教育,这对老百姓来讲是福音。”

­  她建议,这种探索应该进一步推广。由教育部成立国家名师辅导中心,云集全国的名师在线为学生授课,免费命制试卷和微课,惠及更多学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更多公平共享。(半月谈记者 沈洋 陈毓珊)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河南新高考时间确定
  • 黑龙江省高考实行“3+1+2”模式
  •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数线公布!成绩查询入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