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APP作业、陪娃啃难题:小学生妈妈叹时间不足智商不够
心理医生建议
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 引导其自主学习
负担过重,不仅让处在发育期的孩子身体劳累,还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那么如何规避这样的风险呢?成都市四医院的心理专家何宗岭表示:“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努力教育孩子成长,但我认为二者之间应权责分明。”何宗岭解释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老师主要负责教导孩子理论和操作方面的知识。而家长应该主要承担在孩子成长中性格塑造的责任。”
“家长的责任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素质和教养的‘人’。而不是简单用‘黄荆条下出好人’的方式来教导孩子,应该多与其沟通交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使孩子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挫折。”何宗岭谈到,教育孩子是个用心活,与其教孩子怎么完成好作业,不如教孩子如何自主对学习产生兴趣。“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家长应合理释放他们的压力,孩子成绩不好,家长要做的是多多鼓励支持,使其重塑信心,能自己理性应对压力,避免负面情绪。同时家长还要教导孩子如何与人交往,与人和谐相处也能使孩子更加快乐地成长。”
“我接诊到不少心理有问题的小学生,其实他们的文化课成绩大多都非常优秀,但是由于家长缺失了对孩子心理方面的教育,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都只是个学习的机器,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何宗岭医生感叹道,“孩子的抗压能力太弱,情绪不稳定和家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何宗岭谈到,自己也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女儿。“我比较看重她作为一个人应该有什么样的品性,不会要求她一定要学习成绩优秀。‘条条大路通罗马’,我希望她能快乐地成长,以后不一定进入高等学府,只要她能有所成就便可。”
教育专家观点
家长有义务督促孩子
但不能越俎代庖让孩子有依赖性
“实不相瞒,我的孩子也有着学习的重压,我也面临着家庭作业成为‘家长作业’的困扰。但这不能仅仅怪家长越俎代庖,应该思考如何优化这类作业的数量和形式。”四川师范大学教科学院的卢德生老师分析说,“若作业太多,难度太大,孩子忙不过来或者没有办法实质性地参与,最后家长包办,不但违背布置作业的初衷,让孩子没有办法锻炼,不能促进亲子互动 ,反而增加家长负担。”
对于家庭作业负担,卢老师对小学教师提出建议,可以提倡家长检查作业,也可以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并签字,但是不宜硬性要求家长一定检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然有交叉也有需要衔接的地方,但是也有其边界。要求家长保证孩子作业质量的做法本身就没有考虑到家庭情况的多样性。”
卢老师表示,家长有义务督促孩子重视学校作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检查孩子的作业质量,但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如果因为自己干涉太多养成了孩子做作业过程中的依赖个性,得不偿失。“并不是所有的作业都需要家长陪伴孩子完成,但是基本上所有的老师都会要求家长检查作业。有的家长会直接检查并指出问题,有的家长会引导孩子发现问题,还有的家长干脆让孩子自己检查,对孩子的独立性是否产生影响,与家长在这一过程中的方式方法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