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多方面精耕细作培养“一流”人才

中国教育报   2017-08-24 11:32

  深化改革,打造“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

  招生热季,专业志愿的录取情况牵动了不少考生的心。今年秋季即将走入南京大学的绝大部分2017级本科新生,进校时将不再按“学院”划分,取而代之的是11个招生专业大类和4个专业。“这是源于‘三三制’人才培养改革第二阶段的新需求。”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运来教授表示,按“大类招生”不仅仅是招生考试的一种改变,更是对接学生本科阶段的培养,让学生在培养中获得更多自主选择权。

  近年来,江苏高校持续探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办学模式和机制上为双创教育创造条件。如淮海工学院的“完全学分制改革”,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游学制”,苏州大学成立敬文书院、组建“纳米科学技术学院”等。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我们主要考虑解决创新创业型人才、多样性人才培养的问题。”王成斌坦言,现在不少人说我们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均值高”,但“方差小”,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我们正逐步将“大一统”的模式化教学,改革为针对不同人给予不同教育,重点是加强“双创”教育。

  6月21日,国家公布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名单,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北大、复旦等15所高校入选。加上去年首批入选的南京大学,目前在宁的双创示范基地高校已有3所。

  针对双创型多样化人才的培养,江苏专门出台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规定高校要创造条件,让每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与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同时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创新创业者可保留学籍休学。

  “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目标,吸纳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建设,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葛道凯说,加强“双创”教育,旨在推动高校、地方与行业互动发展,让高校在国家建设中担当起创新创业先锋的重要角色。

  通过组建校地、校企教学联盟,共建教学实验室、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等“双创”载体,江苏正不断推进高校同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协同育人,有效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链与行业产业链的对接。

  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2013年9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签署共建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协议,成为国内首个三部委共建的二级学院。该校教务处处长梅锦春介绍说,学院根据产业需求,对学生的培养采用“理、工、法、管复合贯通”的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新模式,已完全跳出了传统的专业圈子。

  从2010年起实行的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培养质量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及专业和行业吻合度统计公告显示,近3年,江苏高校新增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相关的本科专业232个,占新增本科专业总数的72%;高职院校现有农科类、工科类、服务业类专业点比重(2∶52∶45)与江苏省第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6∶51∶43)大体一致。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近年来积极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资8亿多元建成集生产经营、教育教学、创新创业于一体的产教创“三位一体”育人基地。该校副院长朱善元介绍,目前学校可以同时满足2000余名学生开展实验实训与创新创业,覆盖全院42个专业。(记者 唐景莉 孙其华 赵建春 缪志聪)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天津大学恋爱课上可以学到什么?有人评价从
  • 2023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结
  • 河南睢县一班主任让全班学生“发毒誓”?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