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有哪些 汉字有哪些是用错了
中国青年报 2017-08-03 11:09
“我”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用,最早出现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应该是某个地区的人称自己为“wo”,但有音无字。老祖宗没办法造新字,所以“依声托事”,借走了武器“我”的字形。想想出现这样的对话——“别用‘我’打我”,也是别有一番乐趣。
这样的故事在《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中还有很多,貌似枯燥的文字学一下子变得好玩起来:“驴是有户口的马?”“烦是头上火”“有猪就是家”“立早章还是音十章”……程玉合抖了不少机灵和包袱,把语言学说得风趣幽默,把我们不会注意到的文字错误、想不到的历史故事,就这样活灵活现地讲了出来。
“这些文章最初发在我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为了娱乐,写的时候也很随性,所以比较幽默。”程玉合经常对他的学生说,“语文就是玩。”
“做‘不错’的中国人,用正确的中国字。”这是《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的宣传语,程玉合把这本书称为科普小书:“小书大概是有些知识的吧,但也与单纯的知识不同,我都把知识融于我的生活经历中了。”
汉字诞生的几千年间,从甲骨文到篆书,从隶书到楷书,从繁体字到简体字,每一次演变背后都是深厚的历史,汉字所蕴含的美也跃然纸上。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也是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撇一捺都是岁月的积淀。
不过,每个人都会写错字,尤其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人们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不知道汉字本身的含义。“这也很正常,不用太着急。”程玉合认为,这是社会进步带来的现象,很多文字随着历史的发展湮没在云烟里,就像他在书里说的,“文化就是这样,有传承,也有更新和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