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创业“踩坑”好过毕业后“栽跟头”

中国青年报   2017-06-20 10:54

­  “创业教育必须加强实践体验!别怕‘踩坑’,现在‘踩坑’,总好过毕业后‘栽跟头’!”6月17日,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内,身着标志性红衣的“创业红娘”——该校Dian团队创始人刘玉教授,在广发证券大学生微创业大讲堂上呼吁。

­  当天,由KAB全国推广办公室、广发证券社会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大学生微创业大讲堂走进华中科技大学,活动得到华中科技大学、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青年报社支持。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辑翁翔,广发证券纪委书记、广发证券社会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程怀远,共青团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书记王小月等参加活动。创新创业专家、投资人、创业新锐与来自武汉各高校的200余名大学生,就“互联网+微创业”展开深入交流。

­  对于大学生创业,刘玉信奉“干中学”模式。这位自称“工科老太”的电信专业老师,“不爱打诳语”,在许多个场合,她习惯于用数字说话:15年来,从Dian团队里走出50多家创业公司,其中13家公司“身家”已过亿元。

­  15年时间,Dian团队做了至少300个真实项目。什么是真实项目?团队成员与企业签订正式合同,项目全来自企业的真实需求,刘玉形容这些合同“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有的项目,延期一天就要面临罚款一万元。

­  这种情况下,他们仍主动要求企业分期付款,立项评审、输入评审、输出评审、结题评审,还有产品测试,最后才能拿尾款,5年内还要管售后服务。“现在回想起来,这300个项目,就相当于300次创业,都是这么干过来的。”刘玉说。

­  接了项目,就要真抓实干。一次,团队接了个激光打标机核心控制项目,只能在户外搭简易棚做整机测试。每天早上,团队成员到场后要先烧热水把棚顶积雪浇化,以免把棚子压垮。历尽艰辛,好不容易完成实验,带电脑去钢厂交货验收,谁知不一会儿,电脑竟然“掉链子”死机了,原来,现场粉尘太多,把电脑烧坏了,需要防尘计算机……

­  “这样的教训,难道不是我们创业者应该预估、预防的?这种教训,才是终身难忘的。”刘玉说,Dian团队的500多名队员,都是在这样真实的项目中踩了无数坑走出来的,“没有踩过那么多坑,怎么可能一次创业成功?创业教育必须加强实践体验!”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休学创业者、武汉市追忆那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黄衍博,也有过“踩坑”的经历。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2025年河南新高考时间确定
  • 黑龙江省高考实行“3+1+2”模式
  •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数线公布!成绩查询入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