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里建起“小课堂”还有“小老师” 4人保研

山西晚报   2017-06-09 12:34

­  2 有“小老师”在学习效率高很多

­  记者采访期间,换了鞋的两人要去实验室做实验,剩下4个同学在宿舍里。记者得知,她们4个在去年9月底已经顺利保研。张璐保研的学校是北京科技大学,袁文玲、王晓丹和潘一帆都选择在西北工业大学读研。“我们能被保研都是这几年在一起学习的缘故,很庆幸能和大家做室友,如果没有她们,我可能不会这么主动努力学习。”袁文玲说。

­  怎么会养成在宿舍里上课学习的氛围呢?“我们是理科生,课堂上的很多内容不是当下能吃透的,而且有些课程,老师一节课会说很多,我们不能那么快就接受,所以回了宿舍就会说出自己的问题,哪里不懂,发现其他舍友也不懂,一起再学习。张璐学习扎实,有问题我们总爱请教她。”王晓丹说。

­  回到宿舍,大家除了收拾内务、睡觉,剩下的时间大多就是一起学习讨论了。她们告诉记者,没有觉得学习是件辛苦的事情,反而是件轻松愉悦的事情。“晚上会因为一个问题没搞清楚而睡不着,和大家讨论完,知道前因后果,就会睡得很好。”王晓丹和记者说。

­  因为张璐在班级里担任了学习委员的职务,学习又认真,不由自主地,每次宿舍学习都是张璐来组织。“她不回来,我们就感觉少了点什么,学习会没有那么像课堂的正式感。”她们和记者说,自己学习和有人讲解、有人组织成小规模的课堂感觉不是一回事儿。她们说,有张璐这个“小老师”在,学习效率会提高很多。

­  3 宿舍“课堂”黑板、提问样样不少

­  “我们这个黑板是和楼管阿姨借的,阿姨知道我们是学习用,也挺支持。只要她不写通知什么的,我们就赶紧搬到宿舍用用。”张璐一边和记者说,一边在黑板上写下公式,专门空出几处。

­  大家围了过来,争先恐后地说着此处应该填写什么,有想不出来的地方,大家会每个人说出自己能想到的,不一会儿最后空缺的位置也被填好了。“我们就是这样,一起思考一起讨论,说出来的思路会记得更加牢靠。”张璐说。潘一帆告诉记者,其实可以在一张纸上写,但是有了黑板会更有仪式感,大家学习的感觉和氛围就不一样了,所以每次都会不辞辛苦地从楼管阿姨那里借过来用。

­  “这里应该怎么解答呢?”张璐抛出问题,大家在纸上写着计算过程。有同学不会,大家会一起来教她,提醒她。“想不到的时候,就想想之前咱们那个。”张璐和舍友好像在说着什么暗语。舍友一下子就在纸上写出答案。看到记者蒙了的样子,张璐笑着解释说,她们编了一个顺口溜,以便把公式铭记于心。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河南新高考时间确定
  • 黑龙江省高考实行“3+1+2”模式
  •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数线公布!成绩查询入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