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少年宫助力农村孩子健康成长
整合社会资源 健全师资队伍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办
近年来,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带动引领下,广西通过多种途径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1830所,200多万农村孩子从中受益。
一是以资源整合为媒,助力少年宫活动精彩纷呈。利用“五请五进”的模式,全面助推乡村学校少年宫提档升级。聘请民间艺人,把“壮乡特色”融进乡村学校少年宫;邀请科普专家,让“快乐科学营”走进乡村学校少年宫;联请驻军共建,把“少年军校”引进乡村学校少年宫;诚邀教育部门,把“心理健康”设进乡村学校少年宫;约请当地企业,把“实践基地”建进乡村学校少年宫。
二是以“非遗”文化为径,“少年宫+”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2013年开始,广西积极扶持乡村学校少年宫作为本土“非遗”传承新领地,鼓励学校试行“校本结合”、开设校本课程,先后将侗族大歌、桂剧、彩调、天琴、文场、铜鼓舞、扁担舞、打陀螺等30余种课程引入功能室。邀请广西戏剧院、京剧团、木偶剧团等10多个专业戏曲院团的600多名戏曲工作者进乡村学校少年宫演出,共计表演2000多场,覆盖全区60%以上乡村学校少年宫。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立了三姐歌谣及壮族、瑶族、毛南族、仫佬族等10多个民族200多个文化传承示范基地,并积极开展“非遗”传承培训,累计培训各类学员266万人次。
三是以人才服务为轴,组建专兼结合辅导员队伍。广西坚持“内聘为主、外聘为辅、志愿参与”的原则,积极挖掘社会资源,先后招募兼职辅导员11953名,走教式辅导人员7560名,有效充实乡村学校少年宫师资力量。结合共建共享“结对子、种文化”活动,逐步建成以专业人员为顾问、学校辅导员为主力的辅导员队伍。针对乡村学校少年宫大多处于偏远乡镇、辅导员力量薄弱的短板,投入1300万元购买文艺志愿服务,先后开展文艺服务500场,各类音乐、美术、舞蹈活动及培训1000余次。
四是以活动机制为束,促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健康运行。坚持一盘棋统筹规划,各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刚性约束实现“三个确保”,即确保责任到人、确保活动时间、确保服务对象。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估制度,将学生参加少年宫活动情况记载到学生成长记录袋,对活动成效明显、成绩突出的项目和辅导老师给予表彰。以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学节等为平台,每年集中组织2~3次全区范围的学校少年宫成果展示活动。
健全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机制
河南省洛阳市文明委
近年来,我们以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为牵引,聚焦精准扶贫攻坚,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全市共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334所,所辖136个建制乡镇均建成1~2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是健全规范运行机制,促进少年宫建设常态长效。2013年,我们着手建立了由市文明办牵头,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等13个部门共同组成的市级乡村学校少年宫联席会议制度。相继制定出台《洛阳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考核标准》等指导性文件。
2012年起,市财政每年从创建经费中列支100万元作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以奖代补经费,各县(市、区)每年设置配套经费50万元,用于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市、县文明委结合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将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纳入文明村镇、文明校园考评体系,作为前置条件,加大比分权重。
二是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共同提升扶贫综合效益。市文明办组织乡村学校少年宫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我的中国梦”“树家风·重传承·助成长”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学习争做美德少年。会同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等牵头部门,先后组织76所城市学校到贫困山区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帮教活动248批次,“戏曲进校园”演出263场。
市科技局、市卫计委、市体育局、市文联等部门组织书法家、美术家、艺术家、科技工作者走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写一手好字、学一种棋类、会一种乐器”现场教学和“科普大篷车”“法律进校园”“消防常识进校园”“健康卫生进校园”等活动。市县两级推动各级文明单位与农村孩子之间进行“一对一”“多对一”的“走亲戚、结对子、包孩子”帮扶活动。
三是健全志愿服务联合机制,引领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有计划地安排有特长的民间艺人、能工巧匠、“五老”人员、退伍消防官兵、学生家长等社会力量,组成1200多支辅导员志愿队伍,为孩子们提供各类志愿服务3.5万人次。每年组织2~3次规模较大的爱心企业开展“情倾山区学校,温暖留守儿童”活动,吸纳爱心企业参与乡村学校少年宫共建。坚持每年组织乡村学校少年宫进行活动成果展示,协调媒体跟进宣传报道,吸引全社会关心关注乡村学校少年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