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调整学科专业 利益应让位办学质量

中国青年报   2017-05-24 09:37

­  日前,一些高校的专业或学科调整连续引发风波。专业调整的出发点是为了适应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需要,在本科教育阶段推动宽口径办学。学科调整的出发点是为了建立质量自律理念,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学科与专业动态调整政策为何屡次引发“反弹”?笔者认为,学科专业调整风波本质上是利益之争。

­  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促进高校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其中,修订学科专业目录及设置管理办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是一项关键的政策组合。它引导高校从过去以冲动扩张为主的学科专业设置中走出来,按照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和学科专业的培养能力进行学科和专业的设置与动态调整。

­  许多原本因为扩张冲动设立的学科和专业,并不具备成熟的人才培养条件,不能很好地控制培养质量,毕业生也经受不住人才市场的考验。但是,每个学科和专业早已发展成“利益共同体”,学科与专业的背后是拨款、招生规模等各项资源配置。任何学科与专业的调整行为都被师生们看作“存亡之争”。推出学科和专业动态调整政策,赋予了高校对原有设置无序的学科与专业“下刀”的“尚方宝剑”。

­  但是,这个“尚方宝剑”显然不能扫除所有的利益之争。从院系层面来说,每个学科和专业都是努力争取和发展的结果,更多的学科与专业有助于支撑院系的办学格局和办学体量,也是院系获得学校资源的渠道。对于具体的学科和专业教师而言,学科与专业的存废正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一样,一旦学科和专业被撤,他们便只能依附在其他学科和专业之下才能生存。所以,不少教师都认为,“生活在他人的屋檐下还是不如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对于学生和校友而言,一旦学科和专业的存在有了一定历史,就必然寄托着他们的感情,谁都不希望自己学习的学科和专业被“砍掉”。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山东2025年高考总分多少? 山东高考成绩公
  • 浙江2025年高考时间:各科目考试时间安排
  • 马鞍山2025年放暑假时间 几月几号开始放假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