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获巨额捐款引热议 高校捐款问题:谁来捐如何捐怎么花

钱江晚报   2017-05-19 16:11

问题三:怎么花

  随着高校捐款的增多,近年来,使用是否透明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钱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一般大额的捐款,捐赠人都会通过协议指定用途。比如是发奖学金、建教学楼还是投入科研领域。

  例如这次浙大11亿元的捐款,根据双方协议,将用于成立“浙江大学遂真产业与金融研究中心”,支持浙江大学人才队伍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首期捐赠1200万元用于设立“浙江大学淳真国际交流奖学金”,定向奖励学校优秀学生开展海外研修、国际交流、联合培养等项目。

  但是,一些没有协议规定用途的捐款,其最终流向和用途,有时是笔糊涂账。

  熊丙奇告诉钱报记者,目前高校受捐资金的使用没有专门的规定,一般是以《慈善法》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等法规进行公开,但是经常会出现滞后或者不够细致的情况。

  熊丙奇表示,国外高校的捐款去向都非常详细,因为你一模糊,人们就不愿意捐了。“当然,很大程度上也跟国外高校基金会以做投资为主有关,因为这些高校要靠基金会来赚钱以维持学校的运转,这和国内高校有本质上的区别,国内高校的捐款目前依然属于锦上添花的阶段。”(记者注:国外高校基金会的投资也不是都能赚钱。比如哈佛大学2016财年的投资回报率为-2.2%,还亏了。)

  熊丙奇表示,高校捐款的透明化也有助于对捐款者的监督,这几年,分期捐款已经成为大额捐款的主流,一般都是分10年捐款。“第一年捐了,大肆报道,接下去几年呢,会不会中断变成假捐,这都需要给公众交代。”

  (原题为:《高校捐款,归根到底三个问题 谁来捐,如何捐,怎么花》)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2025年南京中考成绩查询入口 南京市教育局
  • 2025年上海中考成绩查询入口 上海招考热线
  • 遵义市招生考试网官网 2025年遵义中考成绩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