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民办中小学面谈招生 校方:“小五班”恶补缺后劲
换考法
重在考查综合素养
将“人机交互”引入面谈,是近年来沪上多所民办小学和初中招生时乐于尝试的做法。由于市教委再三规定,面谈不是面试,更不是入学考试,所以,这套特地为民校筛选学生而研发的“人机交互”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被师生们称作“用App游戏代替纸笔考试”。
王从连介绍说,孩子们与交互系统对话的时间约为20分钟,进校后先要验证,然后前往指定的面谈教室做互动游戏,评估内容关注的并非仅为学科成绩和学科知识,各类超前学习的知识点更是不见踪影。素养评估强调学生在实际任务中表现出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在与别人交往中的情绪管理、规则意识等。他说:“这套系统我们已经用了几年了,发现基本上还是能比较准确地识别出学生综合表现的,而且还能避免有些孩子在小升初时突击参加‘小五班’培训带来的弊端。”
“小五班”特指为升入名牌初中应对选拔性入学考试而开办的补习班,通常是在小学4年级升入5年级的暑期开始开办,到次年5月名牌初中选拔性面试、面谈之前结束。“小五班”的培训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和外语。而且,有些“小五班”还会忽悠家长,自称“与名牌初中有内部协作关系”,可以“大量输送学生进入”。王从连说,小学毕业班学生想择校进入民办初中,适当补缺补差也在情理之中,但“小五班”往往过度强调所谓学科知识,这就容易把学生引向应试的窠臼,对学生的能力培训特别是可持续学习能力不见得有利。
“这些年我们也对进校后的学生进行过一些调查,有些成绩下滑厉害或始终难以提高的学生,跟他们一聊,发现几乎都参加过‘小五班’的突击补习。其实,我们十分看中的是没有经过恶补的学生,教育也要强调‘绿色’,不能滥‘施肥’。一味地只是在语数外里刷题拼分数,将来学习的后劲会显得十分乏力。”作为曾经的进才中学校长,王从连说,中学生是要培训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是要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这都是校外培训机构不会教给孩子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可惜,不少家长仍十分迷信培训机构的误导。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