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教育面临新挑战:家庭教育缺失 学前教育质量低

光明日报   2017-04-01 11:48

­  打工子弟学校是城镇化过程中流动人口子女无法入读公立学校而产生的特殊民办学校。报告透露,一项针对北京市10个区县50所打工子弟学校1866名学生的跟踪调查显示,这些学生初中毕业后的流向堪忧——高中(含职高)入学率不足40%,大学入学率不到6%。

­  初中毕业后遭遇升学阻碍的流动儿童,一部分继续留在北京,从事各类低端服务业;一部分回流到老家,面临着新的自我认知和融入问题。值得关注的是,这个群体已开始“再生产”第二代流动儿童。他们面临的教育和就业的严峻挑战,对整个经济社会意味着巨大的人力资本损失。

­  为此,报告建议,扩大城市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简化和降低流动儿童进入公办学校的条件,保障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加大省级统筹,建立以流入地省级政府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供给体制;发展普惠性民办学校,改善和规范农民工子女学校。

­  家庭教育缺失,学前教育品质低

­  “我们曾有过对五个城市的调查显示,42%的家庭没有专供学生学习的书桌。”令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陆建非忧心的是,这些孩子的家长有约70%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也希望孩子成功,不要将贫困代际相传。

­  在家庭教育方面,报告指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对孩子的教育十分不利。一方面,家长对孩子期待很高,但因教育观念落后,再加上综合素质能力较低、低投入,无法提供有效的支持。另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教养方式单一,在意结果,不注重过程,孩子在学习方面出现问题时家长往往采用说教批评方式,甚至出现打孩子的现象。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2025年合肥中考成绩查询入口 合肥招生考试
  • 2025年陕西高考成绩查询入口 陕西省教育考
  • 2025年新疆高考成绩查询入口 新疆维吾尔自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