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关注:国家级精品课的“老树新枝”

中国教育报   2017-02-28 10:30

­  升级

­  课程群资源共享推动一流学科建设

­  “一门课程的受益对象绝不仅仅是本校学生,还应该包括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国家支持建设一门精品课程,目的就在于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最广泛的共享,进而提升相近或相同课程及其所处专业领域的整体水平。”这是“应用光学”课程组全体成员的共识。

­  对于共享,“应用光学”课程组长期以来诚意十足。成为国家精品课之后,不少高校向他们求经、要人,刘冬梅告诉记者:“对于有意使用我们课程资源的学校,无论是基础资源还是拓展资源,我们都是免费送给他们。”尽管课程建设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他们仍旧心怀渴望:既欢迎业内同行前来交流学习,也愿意有机会为其他高校学生授课讲学。

­  “未来五年,我们会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理念、加强网络课堂建设,继续探索‘集成创新教学模式’,并将所取得的成果加以推广,达到同类多门课程的资源融合与共建共享。”刘冬梅在“应用光学”课程发展规划中这样写道。事实上,她对“集成创新”的信心远不止于此:“这种模式可能会从课程群拓展到专业,甚至覆盖全部专业。”

­  光电工程学院院长付跃刚表示,学院已着手将集成创新模式向其他课程推广,“通过课程群的建设,密切课程之间的联系、丰富课程内涵和外延,进而对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他透露,学院正计划携手兄弟院校开展“微课”建设,利用微信内容的碎片化特征,进一步推进集成创新课程的精细化建设。“用知识碎片弥补知识漏洞,把新兴媒体对传统课堂的冲击转化为推动人才培养的有力手段,这应该是一种有益尝试。”

­  校长观点

­  于化东 长春理工大学校长

­  发展特色优势学科需要大格局观

­  集成创新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让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更加合理配置,推动高校间教育资源的全方位共享,不仅能为加强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发展及推动学科进步广开路径,更重要的是,它充分赋予学生自我完善的权利和机会,凸显育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

­  参与集成创新的高校主体之间,无论是强强联手还是以强带弱,都能够促使高校在保持优势特色的同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开放包容的高教育人棋局。集成创新不仅局限于校际之间,校内相近学科领域之间同样可以携手共赢。长春理工大学“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建立起以核心学科的发展辐射引领支撑学科围绕共同研究方向平衡发展、学科间高度融合和交叉的大光电学科体系,这亦是集成创新的突出体现。

­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广州中考成绩查询入口 广州市高中阶
  • 2025年茂名中考成绩查询入口 茂名教育信息
  • 2025年商洛中考成绩查询入口 商洛市初中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