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来了 教育体系应如何培养制造业人才?

中国青年报   2017-02-27 09:05

­  放眼国际,传统制造强国都十分重视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并有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

­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孙玉清介绍说:“比如美国,依托一批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机构培养了专业技术人才和大批科技创新人才,也注重以社区学院作为突出特色,培养中等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并作为进入高等层次院校的桥梁,成为最富创造力的制造强国。”

­  孙玉清认为,德国长期坚持并推广“双元制”教育(双元指学校和企业),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包容性和层次性,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打造了折射工匠精神的“德国制造”。

­  说到底,什么样的教育体系,还需有相应的文化和精神支撑。《指南》提出,要倡导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业精神,大力弘扬优秀工业文化,提升我国工业软实力,把制造业人才培养和工匠精神培育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提高人才的工业文化素养。

­  孙星表示,《指南》把工业文化发展与制造业人才培养、业态模式创新、工业软实力提升有机贯穿起来,突出强调了培养和发挥具有工业文化素养的人才在制造强国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  “工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和系统工程。”孙星说,“从工业文化入手创新制造业人才发展机制、增强中国制造业软实力,是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选择。”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广州中考成绩查询入口 广州市高中阶
  • 2025年茂名中考成绩查询入口 茂名教育信息
  • 2025年商洛中考成绩查询入口 商洛市初中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