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国画招生增加考诗词 中国美院招考考题

澎湃新闻   2017-02-15 14:47

­  对于近年来考题的变迁,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伟平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  “我们当今正处于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西方绘画理念正在中国画领域‘大行其道’。目前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中国画的‘创新’就是要‘中西结合’的共识,并且各类实用美术(如设计、影视、动漫等)也处于西方元素占主流和领导地位的现状。因此,大多数国内美术院校在国画专业上的招生出题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诸多弊端,似乎也‘合情合理’,中国画专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  如今,纯国画的考生生源少之又少,高等艺术院校中大量的中国画教师的素描、色彩、造型等能力要强于其书法、传统绘画的功力。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了这种‘西化’的招考与教学模式。然而,近两年来时风有所“转向”,比如诗词、成语等中国文化大热,书法开始进入中小学课堂,大量普及。在传统文化精神不断地深入地影响整个社会之时,我们的国画专业似乎也感应到这一变化,并从招考上率先反映了出来。”

­  而对于关于“传统的回归”和“全球化的语境”的老生常谈,谷文达认为,这似乎在老一代“民族主义者”和新一代的“去中国化”中无止境地讨论,而讨论的关键在于中国是“东方主义”的代表大国。

­  2016年中国美术学院阅卷现场

­  素描是一种游戏规则,但是否需要看个人选择

­  也许艺考“诗词化”是文化“转向”的一个符号,但走访艺术类书店,不难发现显著位置摆放的多为素描、色彩等应试书籍,西方绘画大师作品、中国传统绘画经典并不放于视觉中心,而当代艺术和艺术理论类的书籍几乎难寻踪迹。书店书籍的摆放和分类,从某种意义上折射出中国当下的艺术现状。

­  艺术在中国远未普及,艺术类考生存在着视应试素描书为“宝典”,却不知经典绘画为何物的现象。但事实上中国的应试素描只是西方某一特定时期写实素描表达方式,而色彩老师的标准仅处于“印象派”时期,也不具代表性。而相比之下,如今西方艺术学院则更注重考生是否热爱艺术。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河南新高考时间确定
  • 黑龙江省高考实行“3+1+2”模式
  •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数线公布!成绩查询入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