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校企协同培育服务“一带一路”海外工程人才
构建“交通土建+项目管理+国际素养”知识体系
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和中国管理如何借助“一带一路”走出去?重庆交大根据行业发展需求构建了“交通土建+项目管理+国际素养”课程体系。
为适应复杂多样的海外交通建设工程,学校强化“大土木”基础,使学科专业覆盖公路、轨道、机场等交通领域。交通土建方面,学校增设了“工程环境及可持续”“中外建设标准衔接”“国内外重大工程项目漫谈”等专业课程;在项目管理全过程方面,增设了“国际工程总承包模式”“国际工程管理” “FIDIC施工合同条件”等课程。学校还围绕工程英语应用和跨文化交际,增设了“涉外礼仪与跨文化交际”“国际商务英语写作”“英语口语”等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国际素养。通过学科调整和专业培养,让更多毕业生适应海外工程和海外工程管理国际化。
创设“TBC+项目部+设计院”实训路径
为提高学生工程能力、促进学生尽快融入企业和海外项目,重庆交大与企业一道创建“TBC+项目部+设计院”实训模式。通过海外项目专家TBC(Training Before Career,职前培训)讲座,让学生提前了解海外工程典型经验和发展动态;通过工程项目部体验,让学生受到真实岗位训练;通过模拟设计院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海外班”和“国际工程班”经过近10年的改革实践,已经成为重庆交大闻名校内外的人才培养“品牌班”。据周建庭介绍,参与校企协同育人的央企,已由首创“海外班”时的中交集团1家增加到中铁、中铁建等7家,专业设置也由土木、港航拓展到了交运、管理、测绘、安全等10余个专业。近10年来,重庆交大已为企业输送国际化工程人才1000余人,其中首届毕业生湛洪已担任80亿美元沙特港湾工程项目经理,2013届毕业生陈海波已成为摩洛哥布里格里格斜拉桥项目总工,2016届毕业生祝军成为德伊高铁项目技术骨干。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这些毕业生能力强、上手快,经过3至5年锻炼都能成为海外项目骨干。(记者 张国圣 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