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解说词)及回看地址

央视网   2017-07-24 16:20

  [解说词]

  思想上的雾霾不除,空气中的雾霾就不可能根除。只有有了先进的理念,才会有领先的改革。

  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里,引人瞩目地提出了要树立的六个重大理念——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

  树立空间均衡的理念;

  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解说词]

  青藏高原的三江源。

  39.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众多的河流、湖泊、沼泽和冰川。它们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每年向下游供应水资源达600亿立方米,被誉为“中华水塔”。

  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条块分割、管理分散、各自为政,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常出现尴尬局面。

  [同期]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园区生态环境管理局局长 星多杰

  在这片区域里有湖泊、湿地、草原,还有野生动物,以前由国土、环保、水利、林业、农牧各管各的。

  [同期]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 李晓南

  更主要的是什么?在规划和保护体系的形成当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林业部门一个标准,农牧部门一个标准,环保部门又是环保上有一条标准,各项标准在基层落到这个点位上的时候,都很难于操作。

  [解说词]

  改革,就是要冲破传统的博弈思维,割舍已固化的部门利益,通过更高层面的协调机制,把各类生态资源纳入统一治理的框架之中。

  2015年12月9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九次会议。在审议通过的八项改革方案中,《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位列其中。

  [同期]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国舫

  需要趟一趟路。通过三江源的国家公园,来探讨将来国家公园建立的一些体制,来使得它将来从产权上、从财政上、从管理上能够不是部门分割,而是有更协调的发展。

  [解说词]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

  [同期]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国舫

  这个整体谋划本身,确实是习近平总书记采用了系统工程一些主要观点。这个布局对生态保护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进行规划以后再做这个工作,才能够避免以后各种扯皮的活动。

  [字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解说词]

  这不是一张普通的地图。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数据库里,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用五彩的色块标注出不同的主体功能。

  [同期]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工作人员 高崟

  红色是禁止开发区,像这个绿色的大片是二类限制开发区,亮绿色的是一类限制开发区。然后看看,像这边这种橙色的是重点开发区。通过这个图,我们可以做什么用途,能开发什么项目,都是一目了然。

  [解说词]

  在这个版图上,过去空间性规划重叠冲突、部门职责交叉重复、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继全国28个市县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后,海南省率先试水,成为全国首个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地区。今年“多规合一”省域改革试点再次扩围至九个省份,推动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一张蓝图干到底”。

  在这个版图上,过去多个部门划分生态红线,存在的破碎问题,得到了解决。生态保护红线全国“一张图”,让保护生态,只有一条红线。

  这条生态红线是保证国家长盛久兴的生命线。面对这条生态红线,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七个字的要求——“不能越雷池一步”。

延伸阅读: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广东高考成绩和各批次录取分数线拟25
  • 2025年安徽高考录取分数线公布时间确定
  • 新疆2025年中考时间确定 新疆中考各科目考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