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后多久入伏?夏至图片朋友圈说说配图 2019夏至习俗有哪些

闽南网   2019-06-20 17:56
夏至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明天就是夏至了。夏至意味着夏天到了,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日子。

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昕颖 包华 孔瑜 文图

  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昕颖 包华 孔瑜 文图

  至者,极也,夏至就是夏天到了,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日子。《礼记》云:“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有一首《夏至九九歌》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入伏后从炎炎酷暑到逐渐秋凉的天气变化:“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浑身汗湿透;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半夜寻被子;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茶亭公园,映日荷花别样红(东南网记者林峰峰 摄)

  茶亭公园,映日荷花别样红(东南网记者林峰峰 摄)

  1.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后还会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2.食“麦粽”与“夏至饼”

  江南食俗。《吴江县志》载:“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俗谓“夏至饼”。

  3.冬至馄饨夏至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以及“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之说。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广东:凉食避暑

  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比较传统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而且夏天食物多调醋,少盐、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类等为主。

  4.江苏常州、无锡:吃馄饨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黑龙江省高考实行“3+1+2”模式
  •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数线公布!成绩查询入口:
  • 2025年湖南省考成绩查询入口:湖南人事考试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