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发展综述

新华社   2017-10-17 17:22

  ……

  一幅幅充满希望的画面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人民情怀,是一个东方大国在教育“赛道”上奋勇前行的步伐:

  今天,超过60%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已经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

  今天,30个省份实施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政策,惠及考生15万名;

  今天,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91.5%的学生,助学金覆盖超过40%,高职教育奖学金覆盖25%以上的学生;

  今天,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7.4%,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2.7%,接近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中国教育已经站上新的历史起点。

  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中国教育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离不开改革这一根本动力。

  进入新世纪,一系列新的教育发展命题亟待破解:面对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与相对短缺的优质教育资源,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在国家全方位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如何探索新型的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面对老龄化趋势,如何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历史性跨越?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并对改革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具体举措。

  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再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构建公平、科学的教育体制机制正是中国教育改革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作为国家基本教育制度之一的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目标。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包括实施“两依据一参考”、外语科目一年两考等内容,旨在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从“一考定终身”到自主招生,从“寒门再难出贵子”到高招录取向贫困地区倾斜,从文理分科到文理不分科自己选择擅长科目,高考也在各界的期许中不断变革和完善,为考生与学校提供了更多选择权,也带动了高校招生和录取的变化。

  树人必先立德。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为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河南新高考时间确定
  • 黑龙江省高考实行“3+1+2”模式
  •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数线公布!成绩查询入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