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英语能力测评标准将在6月1日正式实施

新华社   2018-04-13 10:14

焦点一:从“多条线”到“一把尺”

  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中考、高考等各种升学涉及的英语考试,出国要参加的托福、雅思……目前,中国学生从踏入校门起,就接受各种目的不一、侧重不同的英语考试。各种考试级别各异,概念不统一,不同考试之间成绩不可比。

  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表示,制订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就是要为各类外语考试提供科学的能力指标体系和准确的能力标尺,使考试设计更加全面、系统,使考试成绩具有可比性,为不同学习成果的沟通互认提供依据,促进各学段衔接,推动外语教育连贯有序发展,促进英语教、学、测的协调发展,提升外语学习质量与功效。

  “量表将发挥‘车同轨、量同衡’的作用,通过提供客观、稳定而且相对统一的能力描述,在各级各类英语学习、教学和测试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专家组成员刘建达说。

焦点二:变“考英语”为“强能力”

  长久以来,中国的英语教育一直围绕着各级各类考试进行,大量重复记忆、题海战术导致了“高分低能”等一系列现象。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考试业务总监天虎说:“无论哪种语言,应用能力都是学习的首要目标。过去中国的英语学习比较重视语法、语言知识点的学习,造成大部分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基础知识非常扎实,但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并不能与人很好地用英语沟通交流。”

  针对这种问题,量表以运用为导向,强调语言使用。采用“能做”描述,关注语言在交流中的作用,引导语言学习者运用语言,学以致用。

  天虎认为,量表描述了“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能力,尤其增加了“说”和“译”两方面,意味着更加注重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王守仁介绍说,量表还能帮助语言学习者进行英语能力的自我诊断,发现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的设定学习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外语学习更加个性化。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河南新高考时间确定
  • 黑龙江省高考实行“3+1+2”模式
  •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数线公布!成绩查询入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