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饮业规模已近4万亿元 餐饮业如何紧跟消费升级的巨浪?
正在脱胎换骨的餐饮业,如何紧跟消费升级的巨浪?
“消费者需求的升级,要求传统餐饮业从菜品到服务体验再到发展模式做出全面升级。”贾飞跃说。
——菜品品质升级。不加味精,靠火腿、鸡丝等食材提鲜的同春园“响油鳝糊”;天然、无污染的庆丰包子铺小海带、芦苇笋;“黑六”品牌有机猪肉做成的华天三友居肉饼店肉饼……“我们集团以‘健康绿色’为切入点,提升餐食品质。”贾飞跃说。
——服务体验升级。顾客排队时不仅有免费零食,还可以做美甲,点餐时服务员面带微笑送上眼镜布、发圈、手机防护袋,就餐时抻面小哥表演一段犹如舞蹈的“抻面绝活”……海底捞本就以特色服务而出名,近年又推出“Hi海底捞外送”服务,让消费者足不出户享受上门服务。
——发展模式升级。秦朝认为,餐饮业正从过去以堂食消费为主、以厨师出品为核心竞争力,转变为“堂食+外卖/外带+零售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模式,企业需要提升供应链、组织力、品牌力、大数据运用能力,甚至新媒体客群运营能力等系统竞争力。
面对“新餐饮”,没有人能忽略“互联网+”给餐饮行业带来的巨变。美团高级副总裁王莆中认为:“互联网企业需要从用户需求驱动转向用户需求和核心技术双轮驱动。伴随行业的高速增长和国人消费水平提高,外卖消费习惯已发生转变,品质外卖成为人们追逐的重点。我们要通过品质化、精细化、多样化等多种方式提升用户体验,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优品质的外卖服务。”
餐饮供给端再发力
新技术、新模式将给餐饮企业发展带来更大机遇
“餐饮业拥有规模最大的消费群体基数,同时又是离民生最近的服务产业,折射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秦朝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已连续5年高于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超过50%,服务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目前在八大生活服务业中,餐饮业仍然占比最大。近年来餐饮业的快速发展,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善营商环境等紧密相关。
——简政放权,为餐饮发展提速。
我国已有一些知名连锁餐饮品牌,但国内餐饮行业集中度仍较低,尚未涌现像百胜餐饮这样的巨无霸企业。
北京市正在试点连锁企业“一区一照”政策,即拥有多个分支机构的连锁企业,在北京市同一行政区内选择一个分支机构作为本区的管理机构,新开分支机构办理工商注册时,只要经营场所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并提交合法有效的经营场所证明文件,可不再办理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只需将新开门店的名称和经营场所记入“管理机构”名下。北京市对纳入试点范围的连锁便利店实行“一区一照”登记试点。“期待‘一区一照’政策尽快向各种民生类的连锁企业推广,让企业连锁化的步伐更轻快。”贾飞跃说。
——减税降费,为餐饮企业减负。
近年来,餐饮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但也普遍面临店面租金、人工成本、食材原料等价格上涨等问题,一些餐饮店的利润因此有所下降。
韩明介绍,为减轻餐饮企业负担,提升企业经营活力,餐饮业近20项税费得到不同程度减免。比如在杭州、成都、广州,共计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教育费附加、排污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近20项税费种类得到不同程度的减免和优惠。
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数据显示,营改增后,企业实际税负水平得到实质性的下降,在调查的100多家餐饮企业中,2017年营改增后,80%以上企业税费下降。
——创业创新,推动中餐现代化。
近年来,“互联网+餐饮”涌现出一批新品牌,给餐饮业带来了新活力。同时,美团、饿了么、百度等外卖平台快速发展,也改变了都市人的饮食习惯。
“这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创等,极大推动了服务业崛起和创业者激增。餐饮业也吸引了大量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目光。”秦朝认为,对比美欧餐饮市场发展现状,中餐的现代化发展尽管快速但仍刚刚起步,在餐饮门店连锁化率、供应链发展水平、上市公司数量和体量、公司市值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新技术、新模式将给中餐现代化带来更大的机遇。(林丽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