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手机配套企业低价不归路
“今年倒闭的手机产业链上的企业中,至少有50%是触控行业的,数量至少超过三四十家,甚至达到五十家。”孙燕飚对记者表示,目前这个行业技术参差不齐,低端产业链的产能严重过剩。
价格倒挂后行业急踩刹车
事实上,去年下半年开始,手机产业链的洗牌已经悄然来袭。
去年12月,台湾第二大触控面板生产商胜华科技在中国大陆的三家工厂——东莞万士达、东莞联胜和苏州联建相继宣布停产。同期,胜华科技宣布停止生产面板,转而从事生技食品、LED照明等事业。
而东莞兆信通讯董事长高民则在年初时承认资金链断裂,但无力筹措资金渡过难关,在对拖欠资金的大批供应商表示愧疚、交代后事之后,选择以自杀“负责”。
而就在本月12日,台湾企业洋华(3622.TW)发布公告称,因应触控面板产业竞争激烈,为提升竞争力及降低营运成本拟于越南集中生产,客户认证后将逐步停止友威光电(惠州)的各项生产制造行为,并开始处置相关资产。在电阻屏时代,友威光电(惠州)工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三星、诺基亚品牌手机的触摸屏御用产线。
“比起2008年的金融危机寒冬,这次行业所面临的挑战更加大,那时候出口还可以转内销,现在国内手机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手机方案整体解决商闻泰的一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很多手机厂商在供应链上在做整合,单纯的代工或者说提供方案并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
大多数行业人士将此行业悲剧归因于2013年智能手机市场井喷的后遗症。但在孙燕飚看来,资本也是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此前因为资本力量推动,不少手机配套行业的公司都希望借助上市的机会把公司做大,为了融资不计成本地抢夺市场,但当行业价格战走到触及底线的时候,发现车轮根本刹不住,这时候二级市场的冷淡无疑加剧了行业的洗牌。”孙燕飚对记者表示,比如触摸屏这个行业,低端部分的产能完全是过剩的,但很多企业包括上市公司还存在业绩对赌的无奈。
“为什么已经上市的公司也要打价格战?这里面有业绩的对赌、有收入和净利润的要求,这中间还有一些灰色地带,才造成了脱离市场的价格曲线。不过经过这一轮的洗牌,行业会慢慢回归理性。”孙燕飚说。(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