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如妈妈,最美教师用爱言传身教,谱写艺术人生

泉州晚报   2018-09-03 16:06

她——

关爱学生、温暖如妈妈,

她——

言传身教、常常忘我工作,

她长期的超负荷工作,

腰椎间盘突出到了极严重的程度,

多次在学院工作中摔倒;

她多年来致力于泉州南音、

闽台民间音乐的研究工作,

硕果累累……

她就是

最美教师候选人

王丹丹

  人物名片

  王丹丹

  女,1962年3月出生,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初次见到王丹丹老师时,她满面笑容,盘着头发,那一席端庄的旗袍不得不让人联想到那古朴而极具韵味的南音。在与王丹丹老师的交谈中我们也了解了她的工作和生活,还有她与学生、与泉州南音、闽台民间音乐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180903153755

丹丹老师指导学生杨晶

  待学生亲如“妈妈”

  超负荷工作身体几近透支

  从事音乐教育事业37年来,她始终关爱学生,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她与学生的感情,亲如母子。

  90年代她担任三年班主任时,对班上每个孩子的生日她都铭记于心。每到生日当天,她会亲自为他们煮上两个热乎乎的鸡蛋,送上“妈妈”的祝福。20多年过去了,学生仍感恩在心,每逢佳节都会给“妈妈”发来深情的问候。

  在采访中,丹丹老师身边有一位学生杨晶,她是泉州师院二胡演奏方向研究生,也是丹丹老师的“入室弟子”。“丹丹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温暖。”杨晶说,“她是一位特别尽职尽责的老师,经常很晚了,她还在办公室加班,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休息。”

微信图片_20180903153801

丹丹老师与学生们合照

  她一心扑在教育管理工作上,长期带病坚持工作,以院为家,加班加点已成为常态。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腰椎间盘突出到了极严重的程度,压迫中枢神经,导致左下肢处于半麻木状态,多次在学院工作中摔倒。

  “之前有一次她加班到晚上八九点下班,由于久坐,在学院大门前的阶梯,滚到阶梯中间的平台上,一时间难以起身。”杨晶说,“我们看到的都是她神采奕奕的一面,但她其实身体很不好,加上工作任务繁重,需要有顽强的毅力才能坚守在岗位上。”

  “丹丹老师言传身教,不止教授我琴艺,更教会我做人。”杨晶说。

微信图片_20180903153806

  而提到学生,丹丹老师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她坦言,“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多年来,她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细数学生获得的一个个奖项、一项项成就,丹丹老师脸上浮现出了幸福而慈爱的笑容。

  参与创办南音方向本科专业

  作为泉州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南音是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石”。丹丹老师作为南音本硕人才培养的重要参与者和管理者,对南音办学付出了诸多的心血。

  2003年在专业带头人王珊教授的带领下,在南音教学团队的共同协作下,包括丹丹老师在内的教授们,将古老的民间乐种南音引入高校的专业设置,创办了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开创了我国传统音乐进入高校专业设置的先河。2011年,以南音的突出办学成绩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点。

微信图片_20180903153811

  “身为泉州人,在地方高校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去为我们的区域优秀文化的传承付出心力。”丹丹老师说,“令人欣慰的是,南音办学获得显著成效。”

  多年来,丹丹老师致力于泉州南音、闽台民间音乐的研究工作,多项成果获福建省社科成果二等奖、三等奖、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为音乐与舞蹈学重点学科获批福建省“一流学科”开展大量务实工作。她全身心投入到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建设、地方文化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敬业工作,为人谦和,深受师生一致好评。

  此外,丹丹老师还是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福建省女职工标兵获得者。

  “教师是我心仪的职业,教书育人,授业解惑,德艺双馨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标,从事二胡教学工作已有二十余年,胡琴已融入我的生命。她如我的老师,教我做人的道理——琴杆笔直,告诉我做人要正直;琴筒中空,告诉我艺无止境;琴轴调弦,教我有张有弛,待人有度;千斤定位,教我做事负责,不要言而无信;琴码传音,教我承上启下,与人配合,与人为善。”丹丹老师说。

频道推荐
  • 三名中国球员入选拜仁世界队 将与申花、浙
  • 甘肃天水通报幼儿血铅异常调查处置:8人被
  • 多地接连发生疲劳驾驶致多人伤亡事故 公安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